李忆祖:别说我是“老外” 我有一颗中国心
中国兰州网2月10日消息 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万个故事献祖国”活动1月4日在北京举行,12名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段的新疆人分享了自己的故事。近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前往新疆,采访了其中三位。通过他们的讲述,领略一段段活色生香、有血有肉、近在咫尺的新疆故事。
虽然采访之前看了不少报道,但眼前的李忆祖,仍然令记者感到意外。
不是因为容貌。高鼻梁、深邃的眼眶,一头银白的自然卷发。由于知道他是美国血统,所以并未觉得惊奇。
也不是因为流利的普通话。77岁的李忆祖,从出生起就一直在中国生活,语言自然不是问题。
这份意外,源于心底深处的一种共鸣。眼前的这位老人,随口能吟唐诗“唯见长江天际流”,喜欢听评书“七侠五义”,爱看前苏联的电影,年轻时的偶像是女英雄卓娅、保尔?柯察金、吴运铎……
种种细节,像极了父辈们的精神特质。那些曾刻在几代中国人身上的理想和情怀,深深触动着听者,清楚地传递着一个信息――在他西方面孔的外表下,活跃着一个中国人的灵魂,和一颗深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生于斯长于斯年轻人要报效祖国
1938年,李忆祖在天津出生。当年,他与亲生父母断了音信。一对中国夫妇收养了他,养父为他取名李忆祖,与家里的几个孩子一同抚养,视如己出。
对李忆祖来说,随中国父母在北京从小学读到大学,是自己人生中最关键的一段时间。他记得小时候放了学坐着电车去天桥听评书“七侠五义”,记得老舍话剧里臭水沟龙须沟改造前真实的样子,记得自己亲眼目睹龙须沟的变化。
上学时做社会调查,也是难忘的经历。他曾去访问过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同龄人心目中的大英雄。
李忆祖小时候的爱好,跟很多男孩一样,初中时喜欢航模,高中时加入无线电小组。因为受到中学时代一位地理老师的影响,他在报考大学时,选择了地质专业。
回忆这段成长经历,李忆祖说:“这些经历影响了我的一生。中学对人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时期,决定了人的理想是什么,以及之后怎么去做。”至今,他还记得中学母校的一句训导:“为实现理想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
1961年,李忆祖从北京地质学院地质测量与找矿专业毕业,被分配在了北京。当时,国家号召毕业生到艰苦地区去,填补中国地质工作空白点。20岁出头的李忆祖与许多青年学生一样响应号召,打报告要求到当时比较落后的新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