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科:带病抗震救灾的“90后”新农村指导员

19.08.2014  17:23

  李学科是“90后”,鲁甸县最年轻的新农村指导员。长期辛苦工作让他颈部和脖子足足疼了一个月。鲁甸6.5级地震发生时,李学科正在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

  “发生地震了!赶紧回来!”天摇地晃刚结束,李学科就收到了上级的通知。“对不起,我现在就要去龙头山。”李学科告诉医生他已等不及血样监测报告的结果了。说着,李学科立马起身收拾行李,中断了持续数天的治疗。

  从市里匆匆赶回,抵达龙头山镇沙坝村时,李学科身体感到了明显的不适。不过这里并不是他的目的地,李学科还要继续向前,徒步走进龙头山。

  可是,因为地震,沙坝村有十几处山体滑坡,它们阻断了去龙头山的最后5公里路。“怕什么!”想到震中不幸的村民,李学科咬咬牙,不敢停下脚步。他身上只有两半瓶矿泉水和两只手电,靠着它们,又经两个小时的艰难跋涉,8月3日晚8时30分,李学科终于到达了龙头山!

  然而,抵达并不意味着休息,等待李学科的还有更加复杂辛苦的救灾工作。

  废墟下面,埋着亲人

  龙头山镇是鲁甸地震的重灾区。李学科描述,“一路上到处是破损的房屋,我们只有在黑夜里攀断壁残垣才能往镇政府去。

  而镇政府和所在的老街是龙头山镇房屋坍塌损毁最严重的地点,坍塌率超过95%。同时,这里也是伤亡人数最多最集中的地方,废墟下面,埋着亲人。

  摸黑前行,终于到了老街,李学科与龙头山镇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长马关云及两名队员顺利会合。可这时,李学科发现了马队长脸上难掩的悲伤。原来地震发生后,马队长服从安排首先搜救派出所职工,因而暂时放下了自己的亲妹妹。马小妹就深埋在废墟底下,李学科意识到,必须抓紧!

  于是,一个打着手电,另两人拿着锄头等简单的挖掘工具,马关云、李学科等三人就开始奋力挖掘。但由于天公不作美,灾区始终在下暴雨,五个小时后,挖掘工作被迫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