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军:国际产能合作不要算小账
中国的产能如何与国际对接,这是当前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时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不能囿于原有经济结构推进对外开放,而要在新的经济结构中优化和升级对外开放。“一带一路”、亚投行、人民币国际化、自贸区建设、国际产能合作正是这种背景的产物。
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都意义重大。一是有利于发挥各国比较优势,深化分工协作,实现共赢发展;二是有利于资源在全球的优化配置,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三是有利于延伸全球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价值;四是有利于中国将产品走出去与投资走出去结合起来,推进国际经济再平衡;五是有利于中国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
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实质是,在全球范围内,根据各自比较优势,优化配置产业链和生产经营环节,实现国际分工协作的效益。对中国来说,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实现共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应具有全球视野,知己知彼。既然是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就要在推进之前,对世界各国的优势和特色、全球产业状况和布局、各国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国际规则和秩序等,进行全面了解,做到知己知彼。在此基础上,优先选择那些与我国产业和产能契合度高、合作愿望强烈、合作条件和基础好的国家进行合作。
其次,找准自身优势。产能合作是国际分工协作的重要内容,要想在其中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从产业来看,我国的部分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有相对优势。从生产经营环节看,我国的生产和部分物流环节有比较优势。从生产要素看,我国的资金和劳动力有一定优势。发挥好这些优势,才能顺利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再次,要以企业为主导。国际产能合作首先是市场行为,故必须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因为企业了解市场供求关系,能做出及时的适应性反应。因而要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去”,与他国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能合作。同时,政府也要为企业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创造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第四,避免合作方式单一化。国际产能合作是国际合作的新形式,需要我们结合各国实际积极探索多种合作形式,如产能“一揽子”合作(将装备、技术、管理、标准和资本“打包”)、产业链战略联盟合作、就地建设产业园区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采取PPP等方式)、“工程承包+融资”合作、人才培养合作等。根据对方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最佳的合作方式。
最后,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互利共赢,只有这样才可持续。因此,要尽可能选择盈利性强、风险小、合作系数高的项目。在合作中,我们要秉持算大账、算长远账的友好态度,不为暂时的小利益斤斤计较,积极稳妥地推进。(作者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