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任性”要不得(评论员随笔)

10.12.2014  19:45

   在你眼中,人民日报评论员是谁?也许是持中守正的政论写作者,也许是言语犀利的时事观察家,也许是面孔严肃的党报新闻人:似乎有一些特殊,也带着几分神秘。面对多元多变的言论竞逐时代,处身互联互通的新媒体场域,我们并不甘于“等风来”,而更愿用手中的笔,勾勒出自己的“另一面”。今天起,评论版开辟“评论员随笔”栏目,党报评论员们将与您相约这一独具特色的舞台,彰显个性、展示风采,激扬文字、释放情怀,发出自己的好声音

  ——编 者

  最近,“有钱就是任性”火爆全网,伴随着股市潮起潮落,又带出“大妈就是任性”“券商就是任性”等一众说法,一时让人颇有感触。

  任性的来源,确实透着任性。据说,江西男子老刘网购保健品,4个月被骗了54万余元。事实上,老刘在被骗7万元时就已发现被骗,但却没有割肉止损,理由是“想看看骗子究竟能骗走多少”。于是,在新闻跟帖中,有网友叹曰:有钱就是任性。

  细细品味“有钱就是任性”,带点调侃、带点娇嗔、带点自嘲,也多少带点向往。相比那些“拉仇恨”的炫富之举,那些看见有钱人就咬牙切齿的仇富心态,“任性”的说法,基本还是种非暴力无公害的嘲富腔调,这与去年流行的“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在话语气质上如出一辙。

  也许,将来的人们难以理解,此时此刻的国人,竟然一边开着玩笑,一边暗藏机锋,表达着他们对财富及其品质的看法。有的人还在畅想将来有钱了的任性,就是“买两碗豆浆,喝一碗倒一碗”,金融界的点金圣手们,正让一只只股票上演“过山车”行情。“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任性”的背后,哈哈一乐的余味中,飘来了一种时代的阵痛与纠结。在“高富帅”构筑的天际线,与“矮穷矬”蜗居的地下室之间,固然有着无穷想象空间,但那些看似轻盈的飞翔,其实都在努力扇动沉重的翅膀。“花了18年时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不仅仅是个励志故事。

  跳出钱眼,“任性”其实有更多的可能性。记得当年读《世说新语》的“任诞篇”,里面讲王子猷某日突然想念戴安道,便冒雪连夜乘船前往访戴。天亮到了戴家门前,却连门都没敲,转身就走。仆人问这是闹哪样,王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今天的人们,不可能像王子猷那样,刚刚在公司门前打了卡,然后就可以兴尽而返、打道回府,从管理体系到薪酬体系都不会允许如此“魏晋风度”重演。但“雪夜访戴”依然让人心动。因为它展现了一种心灵的自由,不拘于物,不拘于俗,甚至也不拘于那些无感的心念。

  想一想,人生在世,无奈也好,难免也罢,吃了多少不想去吃的饭,见了多少不想见的人,做了多少不情愿的事,说了多少其实违心的话,又屈从于多少据说大家都这么干的所谓潜规则。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任性,而是叩问内心、不忘初心,守望那一方宁静而广阔的心灵世界。“最重要的是,勇敢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信仰,不正是心底最深沉的力量么?

  当然,也有一种任性,谁也玩不起,也根本玩不得。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以致身死国灭;唐明皇宠爱杨贵妃,荒怠朝政、宠信奸臣,以致“渔阳鼙鼓动地来”;明朝万历皇帝干脆数十年不上朝,纵情于声色犬马,积弊日深、国事日坏,以致史家感慨“明之亡,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

  说起兴衰治乱,一句“有权就是任性”显得单薄了,但“权力的任性”确乎是难以破解的课题。在现代政治语境中,腐败,就是最典型的权力任性。前不久,关于周永康严重违纪案的审查结果公布。从滥权到受贿,从泄密到通奸,所作所为何其疯狂,个中教训又何其深刻。

  正是覆辙累累、殷鉴不远,才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的反腐谋划,才有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治理方略。说白了,就是使权力不能任性,让其在法定的框架内规范运行。如此,权利才能起舞,七七八八的“任性”才能展现我们社会的活力与希望。

  (此文的新媒体版,可参阅人民日报评论部微信公号rmrb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