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制造,渐成新型产业形态
服务型制造主要是指制造企业向用户提供种类更丰富、复杂程度和附加价值更高的服务。
在早期,制造企业从事的服务性质活动主要包括产品的安装、调试、维修和使用人员的培训。随着产品复杂程度的提高,一些用户需要制造企业提供更全面、深入的服务;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制造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成为可能
复杂产品,延伸服务链条
在新技术的推动下,服务型制造能力成为决定制造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以及利润主要来源,许多传统的制造企业将业务重心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移,全球制造业发展正呈现出制造业服务化,即以生产过程为主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趋势。
所谓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共生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制造企业通过创新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延伸服务链条,提供“生产+服务”的完整组合,实现竞争力的提高和价值增值。
随着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制造业的价值分布从制造环节向服务环节转移,产品开发、改进、销售、维护、回收等服务性活动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发达国家普遍存在“两个70%”的现象,即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制造服务业产值占整个服务业产值的70%。在世界500强企业中,56%的企业从事服务业。在制造服务化程度最高的美国,制造与服务融合型企业占制造企业总数的58%。美国通用电气“技术+管理+服务”模式创造的产值已经占到企业总产值的2/3以上,而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则已完全转型为全球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根据德勤公司2010年的一份研究报告,在其调查的全球80家跨国制造业企业中,服务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平均值为26%,服务净利润贡献率平均值则达到46%,尤其在航空和国防、汽车制造、工业自动化、通信设备制造、生命科学和医药设备等领域,服务正在成为制造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苹果公司不直接生产手机,但凭借核心技术与工艺设计以及品牌运营,获得手机硬件价值的一半以上,这还不包括通过对手机操作系统、软件商店的控制所获得的巨额利润。
产品复杂程度提高是服务型制造发展的重要原因。随着工业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和技术升级加快,用户越发难以掌握产品操作和维护的能力,对专业化服务的需求越发强烈,这就需要制造企业提供更大范围“产品+服务”的组合。制造服务化就是在实物产品的基础上衍生出越来越多的附加服务,通过延伸服务体系创新增值服务方式。鉴于客户对增值服务需求的增加,发达国家制造业不断加快服务化发展。例如,利用在线监测技术提供故障诊断、远程维修等服务,或者提供总集成和总承包等系统解决方案。
信息化特别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渗透,拓展了服务型制造的发展空间。无论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还是日本机器人战略,都强调通过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高度融合,构建资源、信息、物品和人紧密联系的物理信息系统,实现制造产业价值链子系统的互联互通、协同运行,提升制造业的体系性服务能力。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制造企业可以实时监控产品的工作状况,即时预警出现的故障并提供快捷的技术支持;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改进产品参数,提高运行效率,提出产品维护和更新的建议。信息技术提升了创新设计效率和制造效能,通过建立分散的消费者与制造企业紧密的联系,生产企业在获得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后,依托基于大数据的产品开发系统和高度柔性化的生产线,能够为用户提供按需定制的服务。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绝非以放弃制造业为目的的“去制造化”。服务型制造本质上是通过服务使产品给用户带来更大的价值,其发展基础还是高质量的工业产品。制造业的高度发达能够衍生出更多的服务化需求,反之,没有了先进的制造业,服务型制造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服务型制造最为发达的美国,一方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契机,进一步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但另一方面又提出再工业化战略,以抢占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制高点。
技术进步,拓展服务内容
在服务型制造的发展过程中,国内外企业不断创新,形成了一批典型性的服务型制造模式。
设计引领。研发设计是制造业技术含量最高、进入门槛最高的环节,是掌控产业价值链的关键。以往制造业设计的重点是产品,人机工程、系统仿真等关键技术的应用,推动制造业的创新设计向构建贯穿全价值链的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制造企业通过加强产品、系统、工艺流程、服务等领域的研发、设计,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甚至一些制造业产业链中的企业完全聚焦于开发设计和知识产权授权。半导体知识产权提供商英国ARM公司完全不涉及半导体芯片的生产和销售,但全世界超过95%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采用该公司的架构,至今已售出超过200亿个ARM架构的芯片。
定制化服务。全球互联网用户规模庞大,制造业企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通过客户体验、在线设计和大数据挖掘等方式采集和处理客户需求,在生产制造柔性化改造基础上,对产品标准化零部件、模块化部件做动态的个性化重组,实现产需互动的高度协同。美国服装企业Knot Standard根据顾客上传的衣橱中已有服装款式和尺码或者完全由顾客自行设计的数字样板来为顾客缝制合身衣裤。
供应链管理。制造业企业应用工业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第三方物流供应企业开展外包合作或建立战略联盟,采用智能化物流装备和仓储设施,做好订单管理、物料配送、仓储库存等服务,优化生产管理流程,提高供应链的市场响应效率,保障原辅料和产品销售库存稳定有序。这种模式改变了市场竞争形式,使得产业链价值凸显,带来传统的企业竞争向产业链竞争转变。中国香港利丰集团是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现代跨国贸易集团,利用信息系统优化供应链的运作,突出产品时效性,降低采购、运输、库存等成本。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当前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制造业强调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企业更加注重从产品需求分析到淘汰报废或回收再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系统管理。通过提高装备智能化水平和利用网络服务平台,开展远程在线监测、故障诊断、远程维护、故障处理等售后保障服务。一些特种设备、专用设备制造业企业不直接出售产品而采用按使用流量、时间计费的模式。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开展多元化服务,从飞机发动机、发电设备到能源金融服务,业务范围贯穿从生产到销售再到保险信贷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
系统解决方案。一些制造业企业通过整合优势资源,从产品制造商转变为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向客户提供从需求诊断、开发设计、设备集成、工程建设、检验检测、专业维修等全价值链的总集成总承包服务。例如IBM依托其在大型计算机、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优势和产业整合能力,为银行业、通信业、教育行业、电子行业、能源和公共事业、政府部门等提供全套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
信息增值服务。制造业企业借助软件和网络技术延展产品服务,开展线上线下多元化数字内容增值,有效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生产经营管理的信息集成和协同运营。在生产领域,为企业客户提供设备状态监测、产品质量监测、在线技术支持、生产运行分析等服务;在消费领域,为终端消费者提供基于硬件产品的增值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例如,美国苹果公司依托庞大的手机用户群,建立在线软件应用、歌曲、视频商店,开发基于地图、语音、支付的各种增值服务,苹果智能手表能够监测穿戴者的运动、健康信息,提出个性化建议。
服务型制造的模式并不仅局限于以上几种。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的持续创新,新的服务型制造模式将不断涌现,从而进一步推动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
降低成本,破解发展约束
服务型制造是当前全球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重要趋势,它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并成为破解制造业发展约束的重要途径,甚至对全球制造业分工格局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过去,制造企业只是成立研发中心或中央研究院进行自主技术的开发,现在,很多企业还成立专门的科技服务部门,从事技术研发基础上的成果转化、成果交易、专利申请和标准制定,不仅加快自身研发部门成果的转化,放大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效果,还能够加强与外部科技资源的联系程度。例如,英国石油、美孚、壳牌等跨国能源公司都在发展基于自身优势的技术推广部门和能源管理公司,我国宝钢集团下属的宝钢节能也是全国最大的合同能源管理企业之一。
近年来,很多知名制造企业的收入来源中,服务和与服务相关的业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美国地平线公司的创始人约瑟夫和詹姆斯在1999年的畅销书《体验经济》中提到的,制造企业将主要依靠提供服务内容和依据用户体验来收费的预言正在成为现实。IBM自20世纪末开始调整发展战略,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经实现从设备制造商向IT服务商的转型升级,并继续保持在IT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而同期发展的很多硬件企业因为制造产品利润的萎缩不得不退出市场。
随着发展环境和全球分工格局的变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制造业都面临新的矛盾和约束,突出表现为资源稀缺和环境脆弱、要素成本的上涨和市场增长乏力。从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看,更多服务要素参与制造过程能起到减排作用。例如,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使得制造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安装节能环保装备并在使用过程中逐步偿还债务,这种模式已经在很多重化工业得到很好的应用。制造业的产出服务化也可以有效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例如,源自美国的化学品管理服务创新改变了以增加销量获得更多收益的销售模式,化学品功能成为交易的基础,顾客按照功能支付报酬,节约使用化学品成为买卖双方共同目标。从应对劳动力成本上涨压力看,研发、设计、专业管理等服务能够提供新的增长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通过嵌入服务要素和增加服务内容,一些传统产品能够形成新的赢利点。例如,在农化产品销售趋于稳定的情况下,为农户提供测土配方、农技咨询、销售信息的一整套农业解决方案成为农业化学企业新的增长点。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调整战略,将资源更多地集中于服务领域,这使得制造环节进一步向更具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从谷歌手中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海尔在收购通用电气公司家电业务;美的收购东芝家电业务,这些跨国并购是我国企业国际化水平提高的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达国家跨国制造企业正在分割传统制造业务向服务型企业转型。
制造环节跨国转移的同时,生产性服务的国际转移也出现新趋势,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使得一些原本需要在本地完成的不可贸易服务产品也能够进行国际贸易,一些跨国企业不仅将数据输入、文件管理等低端服务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甚至还将风险管理、金融分析、研发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生产性服务业务外包出去,这必将对全球制造业的分工产生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