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基础教育的现状

13.02.2015  12:57

目前教育走入了一个怪圈,“名校”造“名师”,“名师”推“名校”,各种社会力量的推波助澜下的“择校”热不断地蔓延,使得教育行业每学年初热闹异常,成为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正所谓教育不均衡发展。

教育的不均衡发展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生源决定成败。无论老师水平怎样,只要有好的生源,教育质量提高轻而易举,很容易形成“良性循环”,学校的声誉必然会鹊起,学校必然成为名校,代课的教师则必然会成为名师。在许多学校里,正在进行分层教育,把现有的学生根据成绩分为重点班和普通班,或者还有“火箭班”,自然而然在家长心目中,能带重点班或者“火箭班”的老师必然就是“名师”或者“骨干”,造就了很多老师不是因有名而教重点班,甚至是因带重点班而“有名”,或者说谁教重点班谁就“成名”。学校也是因为生源问题,生源优质的学校,成绩很容易就提高,自然而然出名就容易,出了名,附和的人,追捧的人就越多,加之这些学校及时地在宣传方面稍做工作,学校的办学效益很明显很快提高,众多因素相成合力,促成这类学校就越办越红火。

与之相反,有许多公立学校受国家政策等限制,加之社会因素的影响,举步维艰。所有的学校都无法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社会评价学校,大多数情况之下,以升学率或考入重点学校的上线人数为评价标准。在日常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公立学校面临着许多难题和新问题、棘手问题,让公立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如履薄冰。很多原因导致一些地理位置偏远的学校,门前冷落鞍马稀,生源锐减,教师工作积极性受挫;学校经费在现有的体制下,使得学校捉襟见肘,雪上加霜,无可奈何地步入教育的“恶性循环”之中。

我们的国家实行的是“一国两制”的国策,随之“一国两制”被宽泛地“引用”到基础教育领域。同样是教育,有的私立学校可以放开手脚大干的事情,在公立学校讳之若深,稍有不慎,便招来训斥、批评,受到社会、政府和家庭多方面的横加批评或指责,公立学校和其教师始终处在夹缝中,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左右为难很难把握好这个度。

许多有名的学校,教育质量众所周知,大家对他们趋之若鹜,名校的老师走出校门,有别的学校老师无法享受到的优越感和自信心,家长对其更是顶礼膜拜,在他们身上真正体现了老师的成功感和从师的自豪感。相反,普通学校的老师内心深处有一种自卑感,甚至不敢言语自己就是一名**学校的教师,努力的维护自己仅有的一点尊严。

曾仔细深入实际地调查研究过一些所谓的名师、名校,这些学校的老师确实很是敬业,他们之间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优胜略汰,为了自己的名誉,为了取得更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这些学校的老师工作上争先恐后,使出回身解数努力想方设法给学生“加餐”,最大可能地提高所任科目的成绩。

曾经调查过一所在社会上声誉超群的寄宿制学校,学生每天的课业负担非常沉重,学校除了课本以外还为孩子们订购了各种辅导材料,孩子每天必须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大量的作业,显而易见不大可能,为了完成任务,孩子们不得不加班加点。同时又面临着课余时间有限,晚上加班,生活老师为了方便管理,禁止学生开灯做作业,矛盾显而易见,为了完成任务,孩子们充分利用市场上销售的充电台灯,趴在被窝里悄悄地完成作业,睡眠不足、视力受到影响,……对孩子的体质健康造成的伤害不言而喻。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个家长对期望子女成龙成风,这本无可厚非,只是有的家长不能客观实际的去面对孩子的实际情况,过度地开发或不切合实际为孩子树立目标,敦促孩子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奋斗,为了达到目标可谓挖空心思,费尽心机,而且“强力推进”。

其实作业量的大小、难易程度的大小,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以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为基本,以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为主,我们必须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的存在,没有必要反复大量做同类型习题,做一些机械性重复性无用功。潜意识地造就“高分低能”一群有一群学子,唯分数为最主要的考核内容,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感恩等思想教育,使得一些学生完成基础教育之后,就像被压了很久的弹簧,一旦达到自己或者父母为自己既定的目标,考入重点中学或重点大学,马上就会“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甚至肆虐地放纵自己,最终造就一大批蠢材、庸才,甚至是“坏才”,“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等校园暴力事件的魔影至今还在。大学教育随之走入畸形的“怪圈”,相继而生的次生灾害大家不言自明,孩子缺乏进一步奋斗的动力,最终导致其陷入人生的低谷;整个国家、民族就会因之而缺乏创新精神,缺乏发展的动力和后劲。

市场经济最大的优势就是市场需要什么,什么就应运而生,而且随着市场经济不断“走红”。既然家长“需要”,各种“补课班”如雨后春笋一般遍布城乡的各个角落,形成一个不可小视的产业,或成为一些人的谋生手段。一些老师因之而染上了“补课瘾”,课内不认真上,课外努力补课。

教育需要均衡发展,均衡发展的教育才是教育的常态化发展,违背教育的规律,引领教育走向一个极端,扭曲了的教育会殃及很多人。均衡发展的教育附和教育发展的自然规律,更符合广大老百姓的实际需要,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

学校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与之同等重要的是教育孩子有良好的品格,较高的素养,教会学生做人、处事,学会感恩,有所担当,让孩子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更有一种紧迫感。作为老师在百忙之中、在各科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渗透,和风细雨般地潜移默化、熏陶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品格,培养出众多的合格人才,社会自然随之和谐。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教育不是学校一家的事情,更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大力支持与配合,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摈弃那些邪恶的东西,远离那些不和谐的声音与行为。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需要政府的支持,不需要更多的行政干预,不需要繁杂的社会事务的干预,而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让那些繁杂的事务远离学校这片净土,使得学校更为纯洁。

家庭教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克制住自己的无关欲望、影响孩子成长的欲望、……从点滴之间做起,不断地熏陶自己的孩子,影响、感化孩子,付出必有回报,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植怎样的人生,收获怎样的人生高度。都说:“父母是孩子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孩子的好与坏、成才与否,最大的、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或者“受害者”就是他的家庭。为了我们明天幸福的生活,请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引导教育好孩子健康成长,快乐地生活,我们肯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