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庆阳市开展双联行动纪实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庆阳市开展双联行动纪实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庆阳市按照省委的决策和部署,全面落实双联行动“六大任务”和“六个结合”的要求,以扶贫攻坚和密切联系群众为重点,以创新机制载体为抓手,以深化帮联实效为目的,集中力量,瞄准目标,突破难点,双联行动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科学谋划统筹
集聚优势资源结对子
庆阳市共有农业人口198.34万,全市有贫困村838个,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攻坚任务艰巨。双联行动开展以来,省、市、县、乡参与到双联行动的各级单位共2507个、干部共33080名,双联工作覆盖1261个村、15个社区,5.95万贫困户,23.4万贫困人口。为了把双联这一惠民务实的行动抓实抓好,两年来,庆阳市委常委会先后十多次专题研究双联工作,每年都制定出台深化双联行动的具体意见、通知、办法,细化任务,突出重点,使双联行动始终保持了正确的方向。
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庆阳市委双联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通过专题会、工作推进会、业务督查会、观摩交流会等方式,统筹研究部署全市双联行动,特别是把六大任务和六个结合的要求分解成8大类28小项,用指标引导双联单位全面落实工作任务,考核双联行动成效。
各级领导率先垂范,多次深入联系村户,了解掌握发展状况,协调帮扶资金和项目,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省直联县牵头组长单位和市直联县(区)工作组牵头单位多次召开工作会、推进会和现场观摩交流会议,安排部署阶段性工作。各县(区)、各部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创新方式,狠抓落实,形成了上下联动、协调推进的工作体系。各级双联办认真履行职责,科学设置督查评估表,定期督查,跟踪问效,有力推动了双联行动。
着眼双联工作大局,坚持瞄准目标、突出重点、集聚优势、合力攻坚,庆阳市委把重点贫困村作为双联行动的重中之重,整合资源,集中突破,实现了最强力量帮扶最弱村、最优势的资源向贫困村集中。在全省率先为市级领导、市直、县(区)直综合部门和项目主管单位,在原有联村的基础上各新增了一个贫困村,落实县委书记帮联倒数第一的村,县长帮联倒数第二的村,实现了每个省定贫困村都有县直以上单位帮联。
目前,共为调整后的490个省定贫困村中的239个村新增了帮联力量343个单位(人)。财政、科技、民政等32个部门根据工作职能制定出台了扶持重点贫困村发展的具体意见,使政策、项目、资金、科技等要素向重点贫困村倾斜。引进社会力量,180个非公经济组织和人士帮联152个村,其中74个非公经济组织帮联省定贫困村80个。积极争取省外力量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16家省外企业、单位和院校与庆阳市23个村实现结对帮扶。同时,积极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委员助推双联”活动,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与扶贫济困,形成了全社会参与双联行动与扶贫攻坚的工作格局。
实施精准扶贫
探索双联工作新路子
通过开展扶贫大调研活动和对贫困村、贫困户倒排序,全面准确掌握全市贫困现状,提高双联工作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推动双联与扶贫攻坚的深度融合。庆阳市在综合考虑农民收入、基础条件和公共事业等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按照省上“总数不变、动态管理”的原则,对全市1261个村采取倒排序的办法,重新确定了省定贫困村、市定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其中102个原省定贫困村由于基础改善、产业发展、收入增加等原因退出省定贫困村之列,将发展相对滞后、基础条件差、群众收入低的原定86个市定贫困村和16个非贫困村纳入省定贫困村。
按照精准扶贫的原则,帮助指导贫困村落实“五有”(有综合规划统筹、有指标体系引导、有合作组织带动、有互助资金支撑、有民主机制保障)措施;根据农户收入调查测算、“两委”综合评价识别、村民代表评议认定的办法,找准贫困户,采取“五个一”(每户一名帮联干部、一个增收产业、一笔扶贫贷款、一名技术明白人、一处安全农宅)帮扶措施,分户制定帮扶计划,逐户对接联户干部,做到贫困户双联干部全覆盖。
为了有效破解双联工作中资金、技术、服务等难题,庆阳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双联行动扶贫攻坚深化农村改革试点。探索建立了参与式扶贫模式,组织召开村民规划大会,讨论完善村级扶贫开发奔小康规划,村民自主“票”选发展项目,自觉自愿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和村务管理,真正使群众成为发展的主体,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扶贫的事大家一起干。推行村级“两议一监督”民主议事规则,凡村级重大事务,由村两委提议、村民代表大会评议、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
进行村级小康指标监测,参考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研究设计的6个方面22项村级小康指标体系,对全市所有行政村小康实现程度进行了系统测算。推广“143”技术培训到户机制,每村一个主导产业,确定1名农民技术总负责、若干明星示范户、若干农民技术员、每户一名技术明白人4类培训对象,采取提高培训、普及培训、田间地头培训3种培训方式要求,分层次开展技术培训。建立惠农政策落实机制,推行惠农政策落实工作标准,规范工作运行程序,确保公开、公正、透明。创新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方式,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开展金融支持产业扶贫试点,形成了“一体系四保障”(资金借贷体系,组织管理、制度建设、风险防控、监督服务)的金融支持产业扶贫“庆阳模式”,为4个县区、152个村、4910户农户投放贷款1.1亿元,探索了金融支持产业扶贫的新路子,全市有277个村推广了试点工作的新机制。
在试点机制的推动下,庆城县与邮政储蓄银行合作,签订贷款协议3.7亿元,正宁县与农村信用社合作,协调落实贷款3100万元,全力支持产业扶贫。这种机制模式,有效解决了各级双联单位抓工作缺乏资金和贫困户贷款难的问题,激发了农民贷款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