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蕾在阳光中绽放 ——我省11.6万贫困女童获“春蕾计划”资助

04.06.2015  12:21

  有这样一组数据:我国平均每年有100万名儿童因家庭困难而失学,其中女童占了70%。而在甘肃,这个比例更高。

  1989年,一项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旨在资助贫困地区失辍学女童重返校园的公益项目——“春蕾计划”开始实施。由此,陇原大地也掀起了资助女童的公益活动。

5600万善款资助陇原

  2014年12月23日,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春蕾计划”实施25周年大会。大会上,甘肃省妇联荣获“中国儿童慈善奖——春蕾芬芳”集体奖。

  省妇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春蕾计划”在甘肃实施20多年来,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共资助我省5600多万元。这些资金建起了52所春蕾学校和幼儿园,资助了11.6万名已经或者即将面临辍学的贫困女童,帮助2400多名贫困大学生完成了学业,这些孩子的人生通过这项计划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20多年来,为了让这个项目惠及更多的贫困女童,省妇联不断拓展救助平台,由被动等待救助到主动联合救助。将大龄女童培训纳入劳务培训工程之中,先后有9万名农村大龄女童从此有了创业技能。还在全省开展了“关爱女童,奉献真情,救助万名贫困失学女童”活动,让万名贫困女童重新走进了校园。另外,省内爱心企业也积极参与,募集资金,2007年以来,省妇联连续8年与甘肃四方拍卖公司联合举行书画义拍,开展救助女童活动。

  如今,一朵朵娇弱的花蕾在阳光中绽放,一个个美丽的梦想在关爱下成真。

她们的命运得以改变

  1991年出生于兰州市榆中县的火扬蔺,如今已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中学的一名教师,她是在2006年至2009年上高中期间,受到了“春蕾计划”的资助。

  来自农村的火扬蔺,家庭困难。父母务农收入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家中还有年迈的爷爷,身体不好,需要常年服药。火扬蔺的母亲在2005年又因一起车祸,造成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高额的医疗债务对于本来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2006年,火扬蔺顺利考取榆中县恩玲中学,但高中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已经成这个家庭无法承受的负担。就在她想要放弃的时候,她幸运地得到了“春蕾计划”的资助。提及此事,火扬蔺称这段经历永生难忘,因为“春蕾计划”不仅做到了雪中送炭,更重要的是,“它让我能够保持对学习的憧憬,对未来的希望,让我能够坚定信念,奋发图强。”

  孔维平家住金塔县羊井子湾乡金新村二组,今年26岁,是甘肃农业大学研究生三年级学生。家境贫困的她勤奋刻苦,乐于助人,经常受到老师同学的称赞。她和火扬蔺一样,也曾受到了“春蕾计划”资助。

  孔维平出生在永靖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1991年随父亲搬迁到了金塔县羊井子湾金新村二组。初到羊井子湾乡时,孔维平的家境非常贫寒,导致孔维平一度辍学在家。1997年,在“春蕾计划”的帮助下,孔维平重新返回了校园。重归校园的她对学习更有着一份热情与执着。2009年至2012年,孔维平连续三年都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并获得了甘肃省国家地质奖学金。2011年还被评为甘肃省高等学校三好学生。

  ……

  她们的故事,只是“春蕾计划”中的一小部分。20多年来,在“春蕾计划”的帮助下,一大批女童从失学到最终成才,并在各行各业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省妇联有关负责人表示,过去,一些偏远山区曾有“女不读书”的传统观念,“春蕾计划”的实施不仅改变了受助女童的命运,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老少边穷地区重男轻女的落后观念,让男女平等的文明理念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让爱心传播得更远

  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石化,还有广东、天津、湖北等省妇联,都对我省的“春蕾计划”给予大力支持……拳拳爱心,不胜枚举。

  20多年间,光阴荏苒,时代在变,女童的需求也在变。省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新形势下女童在教育、健康、安全、心理、职业发展、紧急救助等方面的需求,如今,“春蕾计划”已拓展了“助学行动”“成才行动”“就业行动”“关爱留守儿童特别行动”和“护蕾行动”等5项公益项目,为保护女童权益、促进女童发展发挥了更大作用。

  与此同时,“春蕾计划”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资助对象由小学生、初中生,扩大到高中生、大学生。资助项目由援建学校的硬件建设,延伸到提升师资水平的软件建设。资助范围由上学期间的女童,拓展到未就业的大龄女童。

  “感恩的思绪在心中成长,感恩的热血在体内流淌。感谢‘春蕾计划’为我们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帮助,感谢那些帮助别人的善良人。”

  “是你们让我从一个放牛娃变成了学生娃,是你们圆了我的上学梦,是你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点燃了我的希望。”

  “我作为一名昔日的‘春蕾生’更是要将‘春蕾计划’的正能量传播出去,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我要力所能及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心怀感恩的“春蕾女童”们,长大成人后积极回馈社会,她们纷纷通过经济捐助、精神鼓励等方式,帮助更多贫困女童重返校园,快乐成长。(记者沈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