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榆中县旋马滩村:精准扶贫 确保整村脱贫

24.04.2015  19:45

旋马滩村养羊户吕学贵正在给羊添加饲料。

旋马滩村健身广场。

  在榆中县银山乡旋马滩村村委会门外的健身广场上,远远望去是一片山旱地。过去这里都是以小麦、大麦、洋芋等传统的农作物为主,可以说是靠天吃饭,因此,农民群众的生活相当贫困,自从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在市县乡三级联扶单位的帮扶之下,旋马滩村的基础设施和产业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2015年以来,旋马滩村被列入整个银山乡的产业规划布局当中,成为百合产业的发展区域之一。

  旋马滩村位于距榆中县城43公里的南部二阴山区,平均海拔2710米,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共205户809人,其中有贫困户125户459人,扶贫依然是旋马滩村的头等大事。为此,银山乡党委、政府全面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今年将在帮扶单位市县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资150多万元,把水、电、路、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进一步改善该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银山乡干部对旋马滩村的发展思路都很明白,乡长韦立荣告诉记者:“旋马滩村作为今年我们乡整村脱贫村,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照‘五个精准’的要求确保整村脱贫。第一个是要抓好产业培育这一块;第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主要做好乡村道路的硬化;再一个就是水利方面,做好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另外,结合住建局和整村脱贫这一块,做好农户的危房改造达到十户以上;村容村貌的整治,主要就是要安装路灯,再就是残垣断壁的拆除;村委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这一块,要做好村委会场院的硬化、文化活动室设备的购置以及各类信息的公示;同时要加大劳务输出,也要加大劳动技能的培训。”

  扶贫开发,产业发展是支柱。为了进一步增强贫困户自我“造血”的能力,市县帮扶单位干部多次入户走访,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和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调研了解基本情况,因户施策,制定具体可行的帮扶计划和阶段性帮扶目标,有针对性地为群众提供知识、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提高贫困乡村和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帮扶单位榆中县民政局局长胡项海说:“我们县民政局是旋马滩村的联扶单位,今年以来我们按照‘五个精准’的要求,和整村社一起召开村两委班子会、村民代表会等多种方式,对村里的发展,确定了具体的思路。包括产业的发展、村上的基础设施等等方面,还有精神文明建设、村容村貌的整治等等,我们已经确定了具体的措施。”

  根据精准贫困户的差异,今年,市县乡帮扶单位对旋马滩村扶贫户和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户,进行了重点扶持,实施了“311”产业工程,即:在现有羊只413只的基础上,新增扶贫羊315只,全村养殖量达到750只以上,户均舍饲养殖小尾寒羊3只以上;在现有百合种植面积650亩的基础上新增百合150亩,人均百合种植达到1亩,年产出百合200亩以上;劳务技能培训达到200人以上,达到每户有1人掌握农业技能,户均1人外出务工。市县乡各级联扶单位的共同帮扶,为旋马滩村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养羊户吕学贵去年在市民政局的帮扶下开始发展养殖,现在,他养的羊只数量已经从最初的5只发展到了现在的23只,并且家里还种上了4亩百合,去年仅养羊和百合两项净收入就达3万元。记者走进吕学贵家的羊舍时,他正在乐呵呵地给他的羊添饲料:“乡上扶贫了10只羊,发展到现在,卖掉了8只还有23只。家里还种了百合、药材,百合的收入好,平均下来每年仅百合就能收入一万多。”

  如今,旋马滩村群众在惠民政策、惠民资金的扶持下,通过扩大百合种植、加大养殖规模,不仅收入将进一步得到增加,更重要的是精气神更好了,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张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