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经济效益增长的多极选择

03.08.2015  12:27

  原标题:新常态下经济效益增长的多极选择

  李含琳

  经济新常态,是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基本经济发展状态的高度概括,主要是由持续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经济转型。从全国来看,就是从10%左右的经济增速转换为7%左右;从我省来看,就是将从保持了10多年的12%左右的经济增速调整为8%左右。经济增长速度的下调,将会对投资、税收、就业、收入和消费等的增长造成直接影响。如何既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速,又能够提升经济效益呢?笔者认为有六个方面的效益增长路径可以考虑。

  结构优化型增长

  在低速增长的条件下,比较容易开展结构优化工作。结构优化就是三次产业之间、工农业产品之间、上下游产业之间的递次提级、更新换代。关键是链条关系的开发和升级模式的建立。要充分利用新常态的机遇:一是压缩低产出的产业和行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型产业和接续产业等,不断开发出新的技术和产品。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旅游、物流、信息、金融、物业、家政、餐饮等与城乡人民生活直接相关的产业和产品。三是加快结构转型的速度。要通过结构调整和优化,比较快地形成完整的、新型的和高效生产体系、加工体系和服务体系,特别是要在培育新型支柱产业和地方财源产业上下功夫。

  过剩产能转换型增长

  我省虽然是欠发达地区,但是在工业领域、农业领域,也存在部分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现象,比如:镍铜钴、煤炭、传统装备制造产品、水泥,原料马铃薯、部分中药材、部分经济林果等。对于这部分过剩产能能否利用得好,考量着各个地方政府适应新常态的能力。

  一是直接转换生产方向。通过转产来把过剩产能充分利用起来。二是改造转化生产方向。对于难以直接转换生产方向的产能,可以提高改造设备、改造技术,来生产有市场、有效益的产品。三是对于能够通过产业链条关系转换生产方向的,可以考虑升级转型。比如,煤炭行业可以适当压缩煤炭产量,或者新上煤化工项目。四是对于有些过剩产能可以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来实现,比如,将大众马铃薯调整为专用薯类,普通钢材调整为专用型钢,低档次的汽车转化生产中高档次的汽车,原料生产能力转化为加工出口能力。

  资源盘活型增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资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硬资源”,比如,土地、水、矿石、森林、能源、材料、交通运输条件等。另一种是“软资源”,比如,劳动力、资金和资本、科学技术、信息系统、政策、市场、贸易通道、发展模式等。市场配置资源就是要综合配置这两方面的资源,核心问题是配置效率和投资回报率。

  应当将盘活资源作为建立我省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机制的中心工作来抓。要充分利用新常态的机遇,进一步完善要素市场,完善高效配置、流动发展要素的市场机制,使得城乡各种发展要素能够得到充分的流动和活性,让资源能够流动到最为适宜的部门和行业。

  在农村,要进一步加快耕地使用权流转,通过引入工商资本等创办现代规模型的公司制农场、牧场和林场,盘活现有耕地资源;对于农村几十年以来因易地搬迁、生态移民和新划宅基地等形成的农村旧宅基地和遗弃旧房产,进行整理复耕;加快三荒地开发,为城乡发展提供充分的土地保证。同时进行河道流域修复治理,保护绿洲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城市,要大力开展城市新规划、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废气厂房改造利用等,塑造城市形象和提高城市化水平。加快按照城市功能分区的要求,规划消费区和产业区,彻底将工业“三废”与城市生活区区分开来,建立规模化、整体化和技术化的“三废”集中处理系统。

  技术创新驱动型增长

  我省目前虽然已建立了新型的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工业体系,但由于一些政策难以真正到位、转化平台建设滞后、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市场转化能力不足等原因,我省企业的产品结构仍以传统产品为主,利润主要来自有形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而智力开发、无形产品的生产还很不够,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更谈不上无形资产经营和利润。这种情况在农村更加严重。

  因此,要充分利用新常态的机遇,大力培育和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一是加快对已经成名的、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传统农产品、工业品等尽快注册商标、申请专利。二是对于新技术、新产品要随时随地加快注册和登记。三是成立一批专门管理无形资产的中介公司,专门为农村企业、城镇“小微企业”提供无形资产经营服务。四是重视对跨国公司、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业的无形资产的开发和经营,创造“无形利润”。对规模以上企业的业绩评估,应当增加无形资产经营的内容。五是要注重培育具有甘肃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品牌无形资产。

  人力资源开发型增长

  解决城乡过剩劳动力的就业既是人口发展难题,也是经济发展难题。在新常态下,应该抓紧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培育增长点。一是重视综合大学的发展,特别是在增加博士点、硕士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教育基地上下功夫。二是要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与主导产业融合发展问题,争取能够自主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三是加快高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把相当数量的城乡新生代劳动力资源转化成教育对象,为今后的长期发展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对于农村和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学生要有政府政策的扶持。四是城乡富裕劳动力的转移性就业不仅要继续扩大,而且要从制度上转型,既扶持转移就业,也要扶持转移定居,使部分农民真正成为市民。五是加强所有在职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专业技能。整个社会的职业水准和技能提高了,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益就会自然提高,这就是开发内生动力。

  贸易转移型增长

  贯彻落实“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对于甘肃来说,就是要与中亚、西亚、俄罗斯、地中海国家等在资源开发、技术合作、贸易往来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甘肃是国家重要的农产品出口省,在镍铜钴产品、高原夏菜、苹果系列产品、马铃薯产品等方面有一定的加工出口能力。所以,要通过进一步的对内对外开放,扩大出口规模,将省内的产能过剩因素转化为对外贸易能力,转化为对外开放因素,转化为“一带一路”建设的资源。要逐步培育出口产业优势、品牌出口产品、出口加工技术,规划和建设一批出口加工基地,积极开发新的国际金融平台和国际贸易通道,提高利用国际投资和贸易的调节能力,利用国际资源促进甘肃发展。

  (作者系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