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甘肃科技创新工作综述
2014年, 甘肃 省在科技创新工作中以改革为动力,披荆斩棘,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步伐,努力推动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科技的引领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据测算,2014年我省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新常态下的甘肃科技创新工作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改革
与全国科技体制机制类似,甘肃省科技体制机制存在着不少弊端,需要改革。但是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牵涉方方面面的利益,改革面对很多难题。对此,我省在2014年毅然采取了一系列力度很大的改革措施,在重点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首先,把以前科技项目立项时“撒胡椒面”的方式转向集中力量求突破的方式。按照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定科技任务,鼓励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方式承担项目,加大对单个科技项目支持强度。2014年科技项目立项数较上年度减少15.4%,但是对每个科技项目的支持强度平均达到50万元。
其次,大胆改革对科技创新的评价办法。在科技成果评价中,取消计划内所有项目的科技成果鉴定。在职称评定中,突出科研能力、创新成果等指标,改变将论文数量和职称晋升直接挂钩的人才评价标准。在创新平台评价中,重视科技成果转化、效益产出和对经济社会贡献度,将其作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评估的重要指标。按照这些指标,2014年我省前所未有地对2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0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限期整改,对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予以摘牌。
还有,完善成果转化配套政策。密集出台了《甘肃省科技成果管理办法》《〈甘肃省科技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公示办法(试行)》《甘肃省中小微企业专利权质押融资办法》《甘肃省专利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优化了科技成果转化环境。
成效
经过改革,我省2014年科技创新初见成效。
2014年,全省共登记省级科技成果657项,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达到115亿元;争取国家类科技计划项目899项,获得国家科研资金11.26亿元;全省专利申请受理12020件,同比增长9.5%。甘肃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排在全国第19位,比2013年上升了1位,大幅度高于我省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排位。
技术市场快速发展。2014年,全省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比上年度增长15%以上。兰州科技大市场建设正式启动,通过展示、推介、挂牌、拍卖、转让等方式,进行公开技术交易。兰州西北技术交易市场有限公司通过认证,成为我省第7个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科技部正式批复同意支持我省开展兰白试验区建设试点,全省新建2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2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投资25亿元的兰州新区科技创新城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省级科技资金向企业大力倾斜,支持企业的科技研发资金占到了73%。978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进入科技企业孵化器,获得了全方位支持。新建了10个企业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34家企业被科技部新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展望
新常态下的科技创新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仍然没有彻底解决,如创新主体不活跃、科技创新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资源重复分散等。对此,我省2015年将全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2015年本省科技创新的努力目标是: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专利申请量比上年分别增长10%以上,新建2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200个新产品、新工艺、新品种。
为此,甘肃省将一方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信息技术等产业,统筹资源,增强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能力。另一方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统一的省级科技管理平台,推动专业机构市场化和社会化,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
同时,甘肃省将围绕8个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重大技术研发,深入实施“六个一百”企业技术创新培育工程,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以兰白试验区建设为引领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