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祁连山论坛】戈壁变新城,张掖市以“生态优先”绘就绿色新画卷
如今的张掖,所行之处皆是风景,抬头可见“天空蓝”,放眼环顾“生态绿”。
中国兰州网6月30日消息 28日,以“国家所需,甘肃所能”为主题的第五届“甘肃·祁连山论坛”在“云”端开幕。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在主论坛上发布了《甘肃绿色创新发展典型案例(2022)》,“戈壁明珠”张掖市凭借卓越的生态环境治理成绩成为典型案例之一,展示了张掖市建设绿色森林城市的探索路径。
据悉,《甘肃绿色创新发展典型案例(2022)》是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通过自主申报、实地调研、专家评审相结合形式评选出的,集中体现了甘肃省勇于探索绿色创新发展实践,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绿色创新发展崛起的一系列创新发展成果,对各地绿色高质量发展都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典型案例“戈壁变新城,张掖市以‘生态优先’绘就绿色新画卷”,展示了张掖市建设绿色森林城市的探索路径。过去五年,张掖举全市之力整治修复生态环境,对水、大气、土壤、噪声等环境污染进行全过程控制与治理,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治理,从林草密布的祁连山区到抬眼见绿的宜居城区,从风景如画的美丽乡村到芦苇摇曳的湿地公园。绿色,已成为张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张掖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祁连山生态环境“由乱到治、大见成效”。2019年,张掖市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如今的张掖,所行之处皆是风景,抬头可见“天空蓝”,放眼环顾“生态绿”,日益提升的生态环境质量,正切实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构建出一幅“林城相融、林水相映、林路相依、人景和谐”的城市森林生态景观新画卷。
图为张掖国家湿地公园
张掖市推进生态建设的主要经验启示有:一是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的投资和创新。经过全市五年的努力,张掖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祁连山生态环境“由乱到治、大见成效”,黑河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全面完成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等重大项目,“一园四带”国土绿化造林266万亩,全省唯一的中央财政支持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获批实施,总投资165亿元的全省首个国家储备林项目总体规划获国家林草局批准。全省首笔国家储备林贷款8.97亿元通过批复放贷,开启了全省利用国家政策性贷款建设国家储备林的先河,张掖市在全省率先完成35.1万亩造林碳汇交易,实现经济收益450多万元,取得了全省林草碳汇新突破。
二是对水、大气、土壤、噪声等环境污染进行全过程控制与治理。多年来,张掖市生态环保部门持续推进空气质量改善行动,继续实施水污染防治提升行动,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提升行动,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绿色答卷”。2021年,全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26天,优良比率为89.3%;全市8个国家级、4个省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完成17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整治;全市施工工地“六个百分之百”抑尘措施合格率达到98%以上;争取中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和省级环保专项资金460万元,顺利完成14个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市建成公园绿地152处,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2819.39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1.22平方米。
三是加快建设“一屏一带一廊一城”(南部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安全屏障、北部防沙治沙带、中部绿色生态长廊、国家森林城市)生态功能区,持续巩固提升祁连山生态保护治理成果。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治理,积极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国家“零碳”城市争创工作,着力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守牢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天然林保护、国土绿化试点示范等一批生态工程有序实施。张掖这座历史悠久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正努力构建一幅“林城相融、林水相映、林路相依、人景和谐”的城市森林生态景观新画卷。
稿源:新华 编辑:王莅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