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数亿元文物换户口26年无果 清代名臣后人无奈欲上访索文物
徐继畬文物中的乾隆圣旨复制件,原件下落不明。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这是一笔庞大的遗产,多达33种297件文物,足够修一个博物馆。他们曾经的主人是徐继畬,名著《瀛寰志略》的作者,清朝总理衙门大臣,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徐继畬的遗嘱是:宁卖房卖地,不卖书籍字画。上世纪80年代末,这个遗嘱被打破。为了解决徐继畬七世孙徐进伟的城市户口,住在山西省五台县的徐家向太原的三晋文化研究会捐赠了家传的绝大部分文物。山西省高级法院的民事卷宗的《徐惠云捐献的有关徐继畬的资料清单》对此有详细列举。26年过去了,当年解决户口的愿望成为泡影,徐家捐赠出的绝大部分文物移交给了山西省博物馆(如今改名为山西博物院)。还有近30件文物却在此前下落不明,至今无从寻觅。
捐赠传家宝
这本是一批历经风雨而完整无损的传家宝。徐家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一个决定改变了它们的命运。
1989年,徐继畬第六代孙女徐惠云决定将这笔庞大的遗产捐赠给太原的三晋文化研究会。回报是,三晋文化研究会帮助解决徐继畬七世孙徐进伟等人的城市户口。徐进伟家住五台县东冶镇东街村。
三晋文化研究会是1988年批准成立的社团法人,时任研究会副会长刘贯文分管学术部工作,此时还担任山西省社科院院长。
山西省高级法院的民事卷宗显示,捐赠后,徐继畬文物到了三晋文化研究会,被学术部保管。但实际上,学术部部长刘贯文成为徐继畬文物的实际占有者,文物中的文献资料直接放在刘贯文家里,包括徐继畬甲寅批注明代毛氏汲古阁版《后汉书》。该书后被定为国家三级文物。
徐批底本明毛氏汲古阁版《后汉书》为珍本,与《瀛寰志略》为徐继畬著作中的双璧。徐继畬生前一直将其带在身边。民国四年,阎锡山出版《松龛先生全集》时,徐家拒不提供此书,阎只好惋惜。
刘贯文家中还存放了徐继畬手稿《五台新志》。该书后被定为国家三级文物。銮驾、执事木牌、木屏风等,也放在刘贯文办公室,其中包括徐继畬辛酉编《举隅集》残版30块。1999年10月五台博物馆出具证明,将徐继畬《举隅集》部分木刻印书版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1993年起刘贯文就不再参加三晋文化研究会的活动,但直到1999年,徐继畬文物仍然被其拥有。1999年11月11日下午,刘贯文在家中向办案法官张纯承认,徐继畬文物很多的确在他手里,不过是做研究之用。
此外,接受法官调查时,徐继畬文物的一部分由山西省社科院干部崔正森保管。崔正森此前是三晋文化研究会学术部的人,但此时学术部已经不存在了。
打官司要文物
文物捐赠后,户口却始终没有解决。如今已50岁的徐进伟依然是农民。
当时崔正森曾到徐进伟所在的五台县,想让当地帮忙办理户口。五台县对徐继畬文物流出当地非常不满。时任五台县委书记周新玉所写的证明材料提到,五台县时任副县长张云楼对崔正森说,“你不经过县政府,就私自拉走徐家文物,是违法的。你再说,我让公安局和你谈话。”
徐家于2000年将三晋文化研究会告上法庭,请求判决捐赠行为无效,想索回捐赠的文物。该案历经太原市迎泽区法院、太原市中院、山西省高院审判。太原市中院驳回诉讼请求,山西省高院维持原判。这样,徐进伟处于一种既没有得到城市户口,又失去徐继畬文物的状态。
但在侦办过程中,关于本次捐赠的另一个问题浮现出来:部分文物已经遗失。
文物局估价7.908万元
2001年,山西省高院委托省文物局对徐继畬文物进行了估价,对于三晋文化研究会移交给山西省博物馆的部分,最终估价为7.908万元。
徐继畬后人徐进伟认为这个估价畸轻,他托人对徐继畬文物进行了估价,达7.75亿元。徐进伟如今要求得到4000万元补偿。
对此,山西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副处长张慧国说,“是三晋文化研究会给我们文物的,正式给补偿,也只能给三晋文化研究会。”
徐继畬后人对徐继畬文物估价7.75亿,这个估价是山西省文物局估价的近1万倍。山西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副处长张慧国认为,双方估价“差距太大”。徐继畬后人徐进伟的家人告诉记者,他们先和文物部门洽谈,如果不行就走信访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