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扮靓戈壁新城 嘉峪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亮点回眸

22.11.2017  08:54

  原标题:文明扮靓戈壁新城 嘉峪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亮点回眸

嘉峪关市区俯瞰。

  本报记者 曹义成

  踏着奋进的脚步,嘉峪关市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践中全力以赴、稳步前行,终于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嘉峪关,随着国家“一五”重点项目——酒钢公司的建设发展而兴起。今天,嘉峪关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已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生产基地、重要的铝产业基地、光伏产业基地和葡萄酒酿造基地。

  嘉峪关人孕育并传承“艰苦创业、坚韧不拔、勇于献身、开拓前进”的铁山精神和“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嘉峪关精神,凝聚起推动发展的强大能量,先后获评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连续两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等殊荣。

  1995年,嘉峪关市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历届领导班子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团结一致、接续努力、不断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率先转型跨越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丝路长城、戈壁新城、工业强城、旅游名城、生态绿城、交通大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志愿服务让文明城市更加亮丽。

  雄关大舞台进乡村。雄关大舞台、十美雄关、书香雄关全民读书月、文化艺术月等文化品牌用优秀文化作品引领人、鼓舞人、感染人。

   突出主线 抓创建引领文明风尚

  嘉峪关市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线,通过加强思想教育、道德涵养、文化浸润、模范引领,积极营建崇文知礼、明德向善、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

  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人知人晓”工程。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79个、主题公园2个、主题广场1处。每年开展“德耀中华、魅力雄关”“六抵制六倡导”“争做谦恭有礼的雄关人”等系列主题活动,落实“道德模范”和“雄关好人”评选表彰常态化机制,培树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甘肃好人、雄关好人近200人,并打造“道德模范一条街”“好人街”“诚信一条街”。深入推进“4567工程”,全面实施拓展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创建文明城市、文明雄关“四项宣传”,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礼仪、文明素质提升“五项行动”,人信人守、我们的节日、志愿服务、德润雄关、移风易俗、诚信建设“六项活动”。坚持把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校园、文明网站、文明家庭“七大创建”活动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工程和主阵地,出台7个管理办法,细化实化创评标准和评选条件。

  嘉峪关市积极发挥市图书馆、少儿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文化广场、文化大院等公共文化场地及设施的作用,成功打造雄关大舞台、十美雄关、书香雄关全民读书月、文化艺术月等文化品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谋划24个文旅融合项目,推动丝绸之路文化博览园、世界文化遗产公园、峪泉古街古镇、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五大项目和关城文旅、草湖生态、观礼古镇等五大特色小镇建设;启动实施《丝绸之路彩绘艺术大观》《嘉峪关文化丛书》和《河西走廊之嘉峪关》纪录片“三大文化项目”;举办国际短片电影展、丝绸之路国际房车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音乐节、国际铁人三项赛、黑山夜跑、长城戈壁马拉松赛等重大节会赛事;持续培育丝绸之路(嘉峪关)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丝路讲堂等多层次文化论坛,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传播,展示城市形象和魅力。

  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经典诵读”“童谣征集”“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等活动,开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城乡学校少年宫、四点半课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留守儿童之家等教育基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不断深化。开展爱心圆梦、春蕾计划、“手拉手献爱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等活动,营造未成年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环境。

广大群众参与文明城市创建。

   立足民生 抓创建共享文明成果

  嘉峪关市始终坚持“创建利民,创建惠民,创建成果全民共享”的理念,真正让创建成果惠及千家万户,让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投入17.4亿元,实施教育惠民工程和医疗提升工程,新建改建28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实施南市区医院迁建、市中医院建设等医疗卫生项目,建成了覆盖城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普惠型医疗救助体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大病救助、医保、低保等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重特大医疗救助病种从26种扩大到50种;完成农村中心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和社会福利院三院联建项目。投资51亿元启动棚户区改造工程,10171套“旧三年”棚户区改造全面完成,“新三年”计划启动。城乡低保标准由510元提高到617元,农村五保供养及城市“三无”人员保障标准达到9204元,散居孤儿和集中供养孤儿月基本生活费标准分别达到760元、1140元,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新建39个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构建15分钟便民服务圈,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着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工程。累计投入7亿元,建成迎宾湖旅游园区、东湖生态旅游景区、森林公园、明珠文化公园、讨赖河生态园、南湖文化生态园等一批公园绿地,每年投入近2亿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城乡绿化、水系营造、天然林保护等重大生态工程,城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达到38.1%和39.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35.9平方米,2016年嘉峪关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5天。

广场舞健身操大赛。

   优化管理 抓创建塑造文明形象

  嘉峪关市从城市管理、管护、市政环卫、城市治理等方面入手,狠抓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品质形象。制定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推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工作法治化和规范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扎实开展“三张清单一张网”工作,全面推行清单管理制度和“双随机一公开”工作。

  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社区扁平化管理、平安和谐细胞“三大工程”,建成社会治理服务、城乡一体化服务、社会矛盾大调解“三大中心”,得到中央、省委充分肯定,被中央政法委评为全国9个社会治理创新典型培育城市之一,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综治工作优秀地区。

  实施城市治理网格化。城市340个网格和农村117个网格全覆盖、无缝隙对接,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长、2名专职网格员,广泛吸纳网格内党代表、老干部、志愿者等担任网格协管员,形成网格治理无盲点、民情联系无遗漏、服务管理零距离的“立体式、全方位”网格服务管理运行机制。

  市政运营市场化。结合“放管服”“三供一业”分离改革,全面推进城市管理和服务体制机制改革,整合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等相关职能,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吸引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参与环卫保洁和园林管护,推动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

  城市管护精细化。统筹新旧城区电力通信、给水排水、街区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力度,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以及社区养老、医疗卫生、文化服务等基础设施,统筹推进城乡各类市场改造提升和新建工程,规范农贸及餐饮市场建设管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文明美誉度不断提升。

道德模范讲述平凡向善的故事。

  社会参与 抓创建共铸文明新城

  嘉峪关市坚持群众创建主体地位,引导、组织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上下联动、政企配合、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

  加大宣传力度,倡导“随手文明”,最大限度调动群众积极性,搭建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平台。出台志愿者登记注册、服务工作等6项制度办法,推出一个志愿者网、一个志愿者工作管理系统相结合的“一网一系统”体系,培育文艺志愿者、文明旅游宣传、助残、环保等志愿服务团队245支,发起志愿服务项目925个,4.6万名志愿者积极参与扶贫济困、敬老助残、文明劝导、网络文明传播等服务。

  突出地企联动、军民融合。主动与企业沟通衔接,酒钢集团公司等积极承担责任,组织员工参与各类文明创建活动。机场、火车站等窗口行业单位全部设置精神文明宣传牌、提示牌和志愿服务岗,规范行业标准。驻嘉部队积极响应文明创建号召,共美城市环境、共治市容市貌、共护社会稳定。

  印发《嘉峪关市民文明手册》《嘉峪关市文明20条》《创建文明城市应知应会》等宣传资料;制作市民文明公约牌匾。全市各类新闻媒体开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耀雄关、最美雄关人、文明雄关、文明单位展播、传家风承家训兴家邦、志愿者风采等专栏,广泛宣传创建成效和先进典型,创建工作知晓率、参与率和支持度不断提高。

  便民生活服务大厅遍布各个社区。(本版图片由本报嘉峪关记者站提供)

  健全机制 抓创建传承文明基因

  嘉峪关市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思维,紧盯创建问题短板抓整改,努力实现问题全解决、整改全到位、效果全体现。

  对标抓整改。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标准,全市10个重点工作督办组驻点督导,7个巡查整治组动态巡查,查找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城乡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各责任单位找症结、厘清单、定任务,按时限要求逐项对标整改。市级主要领导率27个督查组,对责任单位责任人履职尽责、全市实地测评点对标达标和“七大创建”任务落实情况进行实地检查、逐条盯对。针对影响市容市貌的老大难问题,逐个摆上议事日程,深入调研摸清底数,市委、市政府领导现场办公,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下大力气坚决整治。

  全域抓环境,制定全域全城无垃圾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测评办法、督查考评细则,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级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力开展城乡环境、市场环境、背街小巷及校园周边环境、门头牌匾、景区景点环境、交通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雄关·万人清洁”全民爱国卫生行动的“六整治一行动”。推动卫生整治常态化,各单位、商业门店积极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

  嘉峪关坚持以制度推动创建工作,以机制保障创建效果,最大限度实现创建工作长期化、长效化、常态化。完善综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目标考核、动态管理、群众监督、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推进创建工作常态、精细、规范开展。完善任务分解机制,严格按照“定点、定人、定任务”要求,使测评项目有人管、创建任务有人抓。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落实问题交办、督查考核等工作机制,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完善创建长效机制,总结提炼群众欢迎、效果明显的好经验好做法,建立健全创建工作规范、问责办法、问题交办制度及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机制,确保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常态、长效、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