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文县:民俗文化过大年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通讯员 董超
文县,位于甘肃最南端,地处甘、川、陕三省交界,素有“陇上江南”、“大熊猫故乡”之美誉。古称阴平,文化积淀深厚,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瑰丽神秘,其春节文化活动更是异常隆重热烈,从正月初一至十六,每天都有名目繁多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上演,尤其元宵节前后,各种活动便进入了高潮。
正月春光无限好,欢颜笑语年味浓。铁楼乡草河坝村是第一届中国(陇南文县)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的主体验区,颇具民俗文化特色的大红灯笼,将这个小山村映照的喜气洋洋。国家级非遗池哥昼、“烤街火”、火圈舞等白马人民俗文化轮番上演,给乡里乡亲们呈上一道道正月里的饕餮盛宴,还有像打秋千、滚铁环、打磨秋等传统游戏,唤回遗留在人们心里的久违的记忆。从大年初三开始,当地白马人头戴沙嘎帽,身着色彩绚丽的节日盛装,沿着村内的小道、顺着小溪边的石子路举行盛大的游行活动,他们站在参天古树下,唱起动人的祈福之歌,共同祝愿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圆满成功,祈愿年丰人寿、户族平安。铁楼乡负责人曹彬说:“乡亲们参加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的热情非常高,他们利用春节这段时间,对各项民俗文化活动进行预演,既充分展现了白马人民俗文化精华,又丰富了节日里的群众文化生活。”
地处文县西面的中寨镇,新春伊始,便已成为琵琶弹唱的欢乐的海洋。这种用二胡、琵琶、敲打小碟子伴奏,男女齐唱的形式,仿佛融入当地人的血脉,几乎谁都会唱上几段。在南方作药材生意多年的大刘今年回到家乡,回到亲人们身边,一听到琵琶弹唱熟悉的旋律,他激动不已,和大家一起有滋有味的唱了几段。“这种感觉太熟悉了,仿佛它从来就没有离我远去。”大刘还沉浸在琵琶弹唱的优美旋律中。
远在文县东南面的玉垒乡冉家村,村容村貌干净整洁,几丛竹子在入村路口的两边摇曳,仿佛是欢迎远客的彩门。大年刚过,省级非遗玉垒花灯戏在这里隆重上演,高亢、委婉、明朗的带有很重的川味的唱腔,咿咿呀呀的在这个村里响起。村里村外的乡亲们围在今年年初刚刚竣工的戏楼前,美美的过了一把看戏的瘾。目前,玉垒乡冉家村、玉垒坪村、李家坪村和黄路村成立了四个花灯戏剧团。新春时节,这些剧团活跃而在村镇之间,成为向乡亲们拜年恭贺的最好礼物。一年四季都在外地工作的袁世军看了花灯戏后,特意照了许多照片,发在微信中,并写道:“看了花灯戏,想起母亲和乡愁”,得到许多微友的点赞。七十多岁的张金玉老人,是玉垒花灯戏省级非遗传承人,他热衷于推动和发展花灯戏,他说:“花灯戏就伴随我们一辈子,已经是我生活中一部分,再也分不开了。我们一定要传下去,让儿子孙辈记住先辈,记住有个地方叫‘家乡’……”
目前,这些民俗文化正在精彩上演,带给群众春节里最好的祝愿和最精美的文化大餐。
近年来,文县把特色民俗文化保护传承与文化名镇名村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特色村寨,取得了巨大成就。
同时积极组织文化学者成立专门工作组,对民俗文化原始资料进行了广泛的收集整理,形成了一批颇具学术价值的著述。开展了5个项目的国家级非遗项目申报和3个项目的省级非遗项目申报。利用毗邻九寨沟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来体验古朴的民俗风情,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