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扶贫是联扶工作的基础性工程

14.05.2015  04:36

    走进皋兰的乡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曲艺队伍……这些文化元素已经与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逐渐改变了一个个小乡村的文明生态和村民们的精神状态。这些文化的渗入与改变,就是皋兰县在“双联”工作中,依托帮扶单位自身优势,进行文化扶贫的可喜成果。如今,这一成果已经在全县6个乡镇、57个行政村遍地开花,实现了家家懂文艺,村村有精品,破解了长期以来的农村公共文化消费难题。(《兰州日报》5月13日一版)

    据了解,皋兰县按照每年人均5元钱的标准,将文化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直接用于支持基层开展文化活动,形成了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县财政预算的72万元虽然不是大数目,但作为兜底保障,也被称为农民的“文化低保”。就是这笔“文化低保”,搭起了农村文化繁荣的舞台,逐渐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农民自办”的经费筹措机制,农村文化第一次吃上了“财政饷”。文化扶贫,不是仅仅局限在为贫困地区农村送几次文化演出,也不是临时性的搞点社会文化福利活动,而应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下大的气力来抓,要切实把文化扶贫作为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实施。这正是皋兰县文化扶贫最值得肯定的亮点。

    文化扶贫是从文化和精神层面上给予贫困地区以帮助,从而提高当地人民素质,尽快摆脱贫困。传统的扶贫主要是从经济物质上进行辅助,而贫困地区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既要从经济上加强扶持,更需要加强智力开发。扶贫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扶助,从更深层次上看,扶贫的关键是要精神扶贫、智力扶贫、文化扶贫。因此,“文化扶贫”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化问题,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扶贫工作的效果,是促进扶贫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的重要因素。

    对于贫困地区的人们来说,文化扶贫扶的是一种融入现代社会的观念,一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素质。因此,针对广大贫困地区农村文化水平落后,农民文化生活贫乏,观念习俗滞后的现实,开展文化扶贫,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工作。由于文化扶贫工程不是单一地就文化抓文化,而是把文化、教育、科学普及等与满足农民求知、求富、求乐的要求和发展农村经济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就不仅能使文化更好地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而且能够使文化更好地与之同步协调发展。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与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正在增强,文化功能本身就越来越具有产业价值。一方面是各种产品的文化含量、文化附加值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文化不再是单一地满足人们的娱乐要求,而是要在更大范围内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扶贫先扶人,扶智先扶文”。开展双联双扶工作以来,兰州市始终把开展文化扶贫是当做联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事业,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从物质上、精神上都大大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实践证明,文化扶贫是联扶工作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工程,应该把它放在和其他帮扶项目同等重要的地位来规划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