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父亲残疾 母亲每天奔波30公里送饭供儿上学(图)
原标题:父亲残疾,母亲每天奔波30公里送饭供儿上学
学费难筹,鸣沙山下的孩子渴望阳光
胡明涛和他的父母。
每月50元的生活费,靠母亲每天两次送的饭菜读完高三并考上大学。胡明涛说,这一切都得感谢父母的辛勤付出。
身穿“iPhone”T恤的男孩
7月15日上午,当记者在敦煌市肃州镇板桥村一组见到胡明涛时,他正站在大门口,翘首等待利群阳光助学直通车的到来。一件刻意穿上的白色T恤上,有着大大的“iPhone”标识。这件T恤,还是胡明涛在3年前刚上高中时花了30元的“高价”买的,平时都舍不得穿,只有在特别的日子才会拿出来替换校服。
胡明涛的家看起来和胡明涛一样弱不禁风,屋无片瓦,甚至连糊在椽子上的墙泥都脱落了,屋子的泥墙上到处开着裂缝,屋内除了炕,一张破旧的桌子和一台20年前的小彩电,是仅有的家什,彩电还是1993年父母结婚时母亲唯一的嫁妆。
因为记者的到访,胡明涛的父母看起来很高兴,但是面对我们的提问,父亲胡荣的反应似乎总是慢半拍。12年前,胡荣在劳动时不小心从树上掉了下来,昏迷了整整半个月,最后人虽然醒了过来,却落下了严重的残疾,脑部受伤,腰椎受伤,甚至连听力也受到了影响,从此彻底失去了劳动能力。母亲祁芳的右眼因小时候的一次受伤,近乎失明。由于家在敦煌市郊,胡明涛家里只有3亩地,全部用来种棉花。板桥村一组组长沈彦军告诉记者,不算人工,一亩棉花一年的纯收入约在1000元,一年3000元,就是胡明涛家里全部的经济收入。
儿子营养不良母亲每天给他送饭
在胡明涛的记忆中,自从7岁那年父亲受伤之后,原本贫困的家庭就雪上加霜。从小到大,胡明涛从来没有喝过一罐牛奶,鸡蛋也很少吃,也只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偶尔能吃到一顿肉。
由于长期缺乏营养,胡明涛不但身体单薄,而且患上严重的贫血,升入高三之后,随着学业的加重,胡明涛的身体越来越差,几乎吃不下学校食堂里的饭。为了给儿子补充营养,母亲祁芳便每天两顿给儿子往学校送饭。敦煌中学距离胡明涛家有六七公里的路程,一天两个来回近30公里的路,祁芳一年四季风雨无阻,骑着自行车奔波于儿子的学校和家之间。
说是为了给胡明涛补充营养,但更多的可能只是一种心理安慰而已,因为母亲每天送去的饭,也只是家常的拉条子,最多再做一个菜,也无非是茄子、西红柿之类,并不见半点荤腥。
高三一年,除了母亲每天送两顿饭之外,胡明涛一个月的生活费只有50元,但他常常还能节省下一、二十元,用来买学习用品和资料。而整个高中三年,胡明涛最害怕的事情,是学校里老师让交钱。
想给爸妈修一座好房子
胡明涛在今年的高考中考了理科469分,对于自己的成绩,胡明涛很不甘心,因为如果按照平时的学习成绩,他原本应该考得再高一点的。胡明涛最终选择了甘肃农业大学。“不敢复读,高三一年要花好多钱。”胡明涛甚至在高考前萌生过辍学打工的念头,原因是他听老师说大学里的花费很高。
胡明涛跟母亲说了自己想辍学的想法,母亲却劝儿子安心念书。“我就想让他先好好考试,考上大学还想办法让他上,考不上了也算是自己努力过的。”祁芳朴实的话让在场的每一个人动容。为了供儿子念书,她在外面借了不少外债,却从来没有告诉过儿子。
从来没有出过敦煌的胡明涛,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没有什么概念,但是当被问到对以后的规划时,胡明涛说:“就想好好找个工作,不管干啥,吃多少苦,只要能赚钱就好了,我得给爸爸妈妈修一座好房子。”
文/图 记者 赵莉 首席记者 董开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