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院长单霁翔:未来对公众开放面积约占80%左右
9月末,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荣获文物保护专业最高学术荣誉——“福布斯奖”,他也是首位获奖华人;在刚刚过去的这个黄金周,故宫接待游客共64.8万人次,仅10月2日单日客流量就达到14.4万人次;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迎来建院89周年。单霁翔与故宫,一直都不缺少关注。
日前,单霁翔做客人民日报、人民网《文化讲坛》,历数紫禁城600年来见证的沧海桑田,聊聊他对这座举世瞩目的博物馆的迷恋与忧心、回顾与展望。
——编 者
获得“福布斯奖”,其实是国际文物修护学会对中国整个文物保护界的肯定。这些年为中国的文物保护修护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很多,我仅是他们中的一员。数代“故宫人”对这座瑰宝的保护,付出了无数的艰辛,都值得钦佩。
文化遗产保护从来不是孤芳自赏,文保人心中要有三条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在观念和生态上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过去我们对待文化历史遗产,根据观念不同主要分为保护派和利用派,分别片面强调保护或者利用。但我认为,无论是保护还是利用,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承给未来,都应该是传承派。你可以是保护派,但如果把文物放入地库、打入冷宫,变成与世绝缘的死文物,那不是真正的保护;同样,过度开发利用,过度商业化,破坏了历史信息,让文化遗产无法传承到未来,同样令人痛惜。
如今,人们在很大程度上达成了共识,即历史遗产不再是脱离社会发展的孤芳自赏,它的保护关联着所在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维系着当地民众的记忆与情感。因而,要使文化遗产积极地融入到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融入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去。
我一直觉得,做文物保护工作的人,心中要有三条杠,一是要使文物古迹、文化遗产有尊严,要值得人尊敬,要赏心悦目,要使人产生呵护和怜惜的冲动。我们的大遗址应该像公园一样美丽,我们的博物馆应该是最有品位的文化机构,里面的展览让人流连忘返。文化遗产应该在被观赏、被分享中被保护、诠释和延续。二是要使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事实上,遗产保护有利于改变“千城一面”的城市面孔、保持生机勃勃的地方特色。三是充分惠及民生。只有使民众在保护工作中真正受益,文物保护才能得到民众的衷心拥护和持续支持。
如何处理遗产保护、合理利用与城市建设、民众生活间的关系,始终是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一大难题。保护得好、利用得好、传承得好,文化遗产保护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民众是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也应是使用者和守护者
2012年初,我来到故宫博物院工作,成为一名真正的“故宫人”,可以说,每一天的感受都是新鲜的、紧迫的、深刻的。几年过去了,我走遍了故宫的上万间房屋,在不断走访、研究和实践中,我也深刻地感受到故宫博物院工作的细致、复杂和敏感,以及身为“故宫人”的付出和不易。可以说,故宫博物院开展每一项工作,往往都深刻而多样地交织着“两难”问题,都需要“左顾右盼”,三思而后行。
作为一个管理者,所有的决策必须解决“以谁为中心”的问题。以观众为中心,提高服务水平就有无限广阔的空间。任何一处文化遗产地,不能说参观的人多,环境就可以脏乱差,就可以像“煮饺子”一样人山人海,如果这样,遗产和观众都没有任何尊严。
过去,御花园到处都是铁栏杆,只有一条逼仄的石子甬道,观众累了,就坐在栏杆上、蹲在地上。现在,我们把大量的栏杆拆除掉,扩大了空间,摆放了许多圈椅和树凳;以前,午门广场中一把椅子、一个凳子都没有,现在有200把椅子,同时在56棵树下,都做了一圈可以坐12个人的树凳,让大量观众得到了休息;以前,在故宫的开放区,经常有车辆通行,让观众非常反感。现在,不但所有工作人员车辆不能穿行开放区,连国宾车队也不能穿行;此外,我们的讲解器配备了约40种版本的解说,免费提供,进门领取后在出口处返还即可,极大方便了观众。
扩大开放区、“把红墙内的殿宇还给观众”,一直是我们努力的目标。近十年间,故宫开放区域已从30%提高到现在的50%以上,而未来故宫对公众开放面积大约会占全部面积的80%左右。
民众是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也理应是文化遗产的使用者和守护者。
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事,将故宫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刚到故宫工作时,有朋友问我,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你的“三把火”准备从哪里烧起?我告诉他,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故宫保护最怕“火”,所以我一把“火”也没有,好在我的名字里有“雨”,我倒准备好“水”了。虽然是开玩笑,但是,我想说明两层意思:一是故宫的事业是永远的事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事;二是面对故宫这样有着600年历史的文化瑰宝,面对故宫博物院这座有着89年历史的文化圣地,必须心怀敬意,来不得半点浮躁。
持续7年的大规模藏品清理工作,使故宫博物院的馆藏文物数量从100万件增加到180余万件,每一件实物和目录准确对应,第一次向国家、向社会交上了一份翔实、准确的文物账目;历时十多年的故宫古建筑整体修缮工程,从午门到神武门,包括太和殿在内,让绝大多数古建筑得以保持健康的状态;2013年开始试行周一半天闭馆,到今年正式实行周一全天闭馆,让“连轴转”的紫禁城和文物获得了难得的喘息时间;2013年4月获批的“平安故宫”工程,每个阶段性成果的收获,无疑都为故宫博物院多添了一份安全。
过去观众到故宫,高峰时得花一个多小时才能买到票,两个小时才能进去参观。如今,故宫的售票窗口从过去的16个增加到34个,95%观众3分钟内就可以买到票。观众的参观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故宫博物院一直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呼吁更多观众能够通过网络预约途径购票,这样既能从容合理地安排出行,又能免去买票排队之劳苦。相信再有3年时间,故宫博物院一定可以实现限流分流。
壮美的紫禁城让我为之深深着迷。这里,高低错落庭院各异、春夏秋冬景致不同,红墙黄瓦碧水环绕、山石花木点缀其间,移步换景、韵味不同。清晨的空旷宁静,黄昏的温暖安详,雨季的烟雨迷蒙,雪后的纯净肃穆,都让我为之沉醉。这里是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地方,永远属于全人类。我们都只是故宫的“看门人”,是中间的传承人,把它完整的交给下一个600年,是我们的职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