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红烛故乡行进甘肃:启非遗之旅 探华文教育新发展
9月3日,由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主办、甘肃省侨办承办的“2019海外红烛故乡行——甘肃非遗文化之旅”在兰州开班。 丁思 摄
中新网兰州9月3日电 (记者 丁思)3日,由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主办、甘肃省侨办承办的“2019海外红烛故乡行——甘肃非遗文化之旅”在兰州开班,来自泰国、德国、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的15名华校校长、校董将体验到西部多彩文化,并共同探讨交流助力海外华文教育事业新发展。
来自泰国、德国、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的15名华校校长、校董将体验到西部多彩文化,并共同探讨交流助力海外华文教育事业新发展。 丁思 摄
“海外红烛故乡行”活动始于2007年,是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海外华文教师暖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活动旨在体现祖(籍)国社会各界对老一代华文教师的关爱,表彰其在海外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性功绩,鼓励华裔新生代积极投身华文教育事业。
当日,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武和平、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院长田卫戈为大家讲述了《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敦煌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
课程结束后,对敦煌文化非常感兴趣的澳大利亚标准中文学校教师袁玫还向老师现场请教了关于敦煌藏经洞的问题。
在教学一线坚守16年的袁玫见证了“汉语热”在海外的历程。她说,之前来学习汉语的都是华人华侨的子女,如今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地经贸往来加强,很多外国人前往中国工作,或者是在本地的中国企业就业,学中文成为了其必备技能之一。
幼童是袁玫的主要授课对象。“年龄小的孩子们很爱闹腾,上课都会跑来跑去,为了让孩子们静下心来学习汉语,我常常用图片和画画的形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她说,汉字本就是象形文字,“比如汉字‘大’,我会画一个人,然后说文解字,通过形象比对,比较能够让幼童接受。”
对于海外华文教育教师紧缺,在袁玫看来,“互联网+”“远程教育”都是不错的建议,“现在的孩子们都习惯网络教学上课,可以尝试看看,尤其是对于成人学习汉语,将是一个很不错的资源和选择。”
在文化多元的瑞士日内瓦创办华文教育的褚峻,3日,现任校长的她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学汉语”开始风靡瑞士。2008年,她创办了瑞士日内瓦华文教育基金会,该学校不仅教授汉语,还采用新颖有趣的形式将古筝、剪纸、书法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课堂,灵活有趣。
褚峻说,“我希望海外华文教育不仅仅只是教中文,更多地是要向学生们展示和传递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他们通过华文教育的各种形式,来认识当下真正的中国,对中国的文化感兴趣,再去学习汉语是水到渠成的。”
近年来,甘肃外派教师规模不断扩大。自2011年以来,甘肃已经派出202人次赴菲律宾、印尼、泰国、柬埔寨、老挝和匈牙利的华文学校支教,在帮助当地侨校办校的同时,为甘肃与东南亚国家华人华侨文化交流、经贸往来铺路搭桥。
甘肃省侨办处长尹清敏说,甘肃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以敦煌文化、伏羲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和发祥地之一,主动开展华文教育工作,对于传播甘肃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提升甘肃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拓展甘肃侨务工作领域,推动甘肃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加了解甘肃具有重要意义。
在为期十天的活动中,2019海外红烛故乡行成员们还将走访甘肃中医院、参观华侨学校,并赴敦煌参观莫高窟、鸣沙山、彩塑技艺、曲子戏等体验多彩的甘肃文化。(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史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