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诚信是打造诚信中国之本

13.08.2014  18:45

  在社会诚信,商业诚信问题成堆背后,是政务诚信出问题,准确地说,一些地方出现了政务失信。这是因为政府既是社会信用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维护者,又是公共信用的示范者。

  作者:冯创志

  国务院目前发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引发人们的关注。之后,7月30日,中宣部长刘奇葆在出席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座谈会再次强调,不断完善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管理制度(见新华网2014年8月2日)。

  在《论语·颜回》中就有一段说明孔子对“”特别重视的话:子贡向孔子请教如何治理国事。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人民信任三者而已。”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应该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应该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难免一死,但是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国家就无法生存。打造诚信中国既是建设责任大国的标志,同时也是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的要求。那么,如何构建不愿失信,不能失信,不敢失信的体制机制?依笔者之见,关键是政务诚信。

  在时下生活中,经常听到人们对社会诚信的抱怨,有的甚至称某个地方“骗子成风”。那么,背后又反映了什么问题?

  不难看到,在社会诚信,商业诚信问题成堆背后,是政务诚信出问题,准确地说,一些地方出现了政务失信。这是因为政府既是社会信用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维护者,又是公共信用的示范者,由此决定了政务诚信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如果政府不讲诚信,企业诚信就难以做到,个人诚信就更无从谈起。正如刘奇葆所指出的,不良公职人员以权谋私,中饱私襄,办事程序拖沓繁琐,办事人员服务意识淡薄;权力部门决策失误违法行政等等。不难看出,政务失信严重影响着社会诚信与商业诚信。

  我国建设诚信体系,正处于世界进入风险社会,从法治转向规制,日益需要政府,但民众对政府也越来越“挑剔”的时代。因此,社会诚信的关键是打造“诚信政府”,重点是公职人员履职中的政务诚信。因为,与百姓打交道的不是抽象的“政府”,而是具体的“官员”。风起于青萍之末,在矛盾复杂的转型期与人人都是记者的新媒体时代,许多给政府带来重大后果的事件,往往都起因于个别官员的只言片语的不诚实。尤其是对于部分官员敷衍推搪、朝令夕改甚至习惯性的“欺瞒骗”,已经超出了诚信的范围,而是涉及“官德”的行政伦理甚至政治伦理,必须痛下决心,再难也要坚决治理。

  本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政务诚信并不难,无论是执政党的宗旨还是宪法都十分明确标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何构建政务诚信这么难?为何一些地方政府机构为何不断地涌出问题在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若要反思个中之因的话,笔者认为,把相关部门的职责视作是“寺庙”,而把广大公众视作前来“烧香”一族,则是很重要原因。对此,有语曾形容庙堂之高。相关官员有“庙堂”意识当然会高高在上脱离公众,听不到社会真谛,干出令公众反感伤害公众利益的事情来。因此,推进政务诚信,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密切联系群众。可以说,近两年铺开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推进诚信政务创造了前提,正是在综合治理官员八项要求和反腐风暴影响带动下,中国各地政风有着显著的改进。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50_106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