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看陇南】徽县:“甜蜜”的致富产业
甘肃徽县网讯 (记者 李文翠)四月的徽县山区,群山叠翠、山花烂漫,扑面而来的满是绿意和花香。田野里、山坡上到处是一排排码放整齐的蜂箱和放蜂人忙碌的身影,漫山遍野盛放的山花更是成了蜂儿采蜜的天堂。
记者一行嗅着花香来到位于徽县北部山区的榆树乡,这里森林覆盖率高、灌木繁多、花草密布,属森林保护区,是优良的大型天然养蜂场。长久以来,当地群众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发展养蜂产业,出产的“土蜂蜜”色泽金黄、香甜味浓、品质优良,在周边县市早已久负盛名。
在石碑村盛世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合作社负责人王盛世正“全副武装”进行“分蜂”的工作。“这是增加蜂群数量和扩大生产的一种基本方法,可以提高蜂群质量和蜂蜜的产量,只有在春季才可以进行。”他看见我们,便停下手里的活,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起了他的“养蜂经”。
“我于1995年开始养蜂,但一直是小作坊式的单打独斗,没有规模发展起来。2014年,在乡上的鼓励下,我成立了盛世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并通过免费传授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带动大家科学养蜂、抱团发展。目前,我们合作社已发展带动周边养殖户15户,养殖蜂群600余群,年产蜂蜜18000多斤,年收入达36万元。”他指着山坡上摆放的蜂箱向我们介绍,脸上始终洋溢着蜜一般的笑容。
赵志强是加入最早加入盛世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一员,从最初的啥也不懂到现在拥有20余箱中蜂,养蜂收入占家庭收入的半壁江山,他感慨颇多,“我们只管把蜂儿养好,合作社不但指导技术还按市场价收购蜂蜜,这产业很轻松。”
发展养蜂产业技术是关键。王盛世告诉记者,“2015年,我们采取了强群加续箱的养殖方法,打破了一年只可以取一次蜜的局限,提高到一年采三到四次蜜,使一箱蜂的年产蜜量从10斤提高到30余斤,按今年每斤25元的价格算,一箱蜂产值可达1500元,养殖利润是原来的三倍。”
良好的经济效益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养蜂的队伍中来。目前,榆树乡已累计发展养殖户360多户,蜂群1.1万余箱,产值达480余万元。“小小蜜蜂是个宝,不占耕地误工少,无需粮食成本低,传花授粉产量高,采蜜产浆贡献大,发家致富真可靠。”当地群众更是通过自编的顺口溜生动反映养蜂产业给大家带来的实惠。
在榆树乡榆树村开网店的魏亚玲通过电子商务也搭上了养蜂产业的甜蜜快车。在她经营的“榆依園淘宝店”里,土蜂蜜早已是主打产品,远销广州、台湾、香港等城市。“大家都喜欢买我们这的蜂蜜,蜜源无污染,自然味道就好,再加上蜂蜜原汁原味不掺假,营养成分高,所以大受欢迎,经常是供不应求。”2015年,通过她的网店共出售蜂蜜2000斤,纯收入6000多元。
在看到养蜂产业可观的发展前景后,徽县因势利导,在适宜养殖的高桥、麻沿、嘉陵、虞关等南北山区乡镇积极引导推动,作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精准脱贫的优势产业来发展,并多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前来考察、培训和指导,为全县养蜂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目前,全县养蜂数量达3万群,年产值2000多万元,并初步探索形成了“合作社+科技+基地+养蜂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全县养蜂业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县畜牧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将通过蜂业养殖协会的引领,培养更多的专合组织和技术人才,为蜂农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服务等一条龙服务,并加强信息互通,通过传统渠道和网络平台共同推进的方式,打造原生态优势品牌,实现养蜂产业的效益最大化,带动更多的农户发展养殖,让养蜂产业真正成为群众增收的优势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