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古浪县:特色养殖业激活脱贫“造血功能”(图)
中国甘肃网5月12日讯 (本网记者 李红军)初夏的古浪县西靖镇,阳光明媚,生机勃发,一条条宽敞整洁的水泥路四通八达,连接着一个个清新靓丽的移民新村。水泥路面、农家院墙、产业基地……构成了一道乡村美、民风正的靓丽风景。
杜鹏接受记者采访
53岁的古浪县阳光新村村民杜鹏,正在羊圈里给110只羊添加饲料。他说:“以前住在山上,就靠几亩薄田和打零工维持生计,一年下来挣不了多少钱。现在我一心发展养殖业,去年养了100多只羊和40多头牛,收入达到20多万元。”
杜鹏原来所在黑松驿镇属古浪县南部山区,自然条件恶劣,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村庄。用杜鹏自己的话说,“搬迁前,靠天吃饭,广种薄收,生活看不到希望。”
自2011年以来,古浪县累计建成12个安置新村和绿洲小城镇,搬迁南部山区11个乡镇73个贫困村群众1.53万户6.24万人,杜鹏一家就是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受益者。
“搬下来,彻底告别了恶劣的生存环境,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饮水难成为历史,自己发展也有了动力。”杜鹏说。
养殖业已成西靖镇特色支柱产业
2016年,杜鹏依靠精准扶贫贷款和产业扶持政策,发展了两个日光温室,当年收入达到5多元。两年后,杜鹏一家顺利脱贫。
“种大棚让我挣到了第一桶金,2018年,我就开始养牛和羊,因为养殖业效益比较好,拿去年来说,一年就收入了20多万元。”杜鹏告诉记者,今年,他计划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争取在去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为确保移民搬迁群众“搬得下、有产业、能致富”,近年来,古浪县坚持把富民产业作为群众稳定增收的根本政策,产业布局上按照沿山、沿川、沿沙特色产业带总体布局,因地制宜,大力扶持群众发展以“牛、羊、鸡(鸽)”为主的特色养殖业,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劲动力。
禹云给羊添加饲料
和杜鹏一样,从黑松驿镇搬迁至阳光新村的禹云,通过养羊顺利脱贫并走上致富路。“以前在山上就有养羊的经历,搬下来后继续养羊,去年出栏300多只,加上政府的产业奖补资金1万元,一年下来净收入6万多元。只要条件允许,我还要继续扩大养殖规模。”禹云说,现在政策这么好,一定要抓住机会好好发展,早日实现小康。
而在西靖镇肉鸽养殖基地,52岁的阳光新村村民封青春正在打扫鸽舍。他说:“我在这里上班,一天100元,管吃管住,主要负责给鸽子喂食、收蛋、打扫鸽舍等工作,既能挣钱还能顾家,比以前在工地打工强多了。”
封青春向记者展示自己喂养的鸽子
为推动产业扶贫,培育和提升特色支柱产业,拓宽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渠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西靖镇建设了肉鸽养殖基地和芙蓉凰长寿鸡养殖基地,委托古浪县富民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生产经营管理。
肉鸽养殖基地项目坚持“产业发展有市场、生产经营有收益、贫困群众有分红”的目标,利用“党支部+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建成后将着力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发展。
“目前,已养殖种鸽17000羽,2019年落实分红6万元。今年计划引进种鸽10000对,种鸽养殖规模扩群到35000对,年内乳鸽出栏量10万羽以上,实现销售收入180万元。”西靖镇党委书记李元臻介绍,肉鸽养殖项目带动40户贫困户每户增收1000元,平原村、惠民新村村集体经济年底可分红26.6万元,带动15户贫困户就近就业,为贫困户创造务工收入54万余元。
芙蓉凰长寿鸡养殖基地
芙蓉凰长寿鸡养殖基地按照“村委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组织实施,为惠民新村村集体分红。
“我们引进芙蓉凰长寿鸡10000只,其中黄色芙蓉凰5000只,金品芙蓉凰5000只,以当地品种5000只做饲养改良实验。”李元臻说,按照产业发展有市场、生产经营有收益、贫困群众有分红的目标,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和161户贫困户。在养殖过程中,可吸纳西靖镇镇等周边乡镇贫困劳动力就近务工,增加贫困户收入。
西靖镇党委书记李元臻介绍产业奖补政策
李元臻表示,今年以来,西靖镇加快推进“十大产业”和“五小产业”奖补政策,截至目前,已完成 “十大产业”扶持政策验收135户,兑付到户资金119万元;“五小产业”奖补政策验收146户,兑付到户资金21.75万元。为降低风险,切实保障群众利益,西靖镇按照建档立卡贫困户农业保险全覆盖要求,截至目前已投保肉牛、羊、设施蔬菜、猪、鸡等,均按下达任务实现100%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