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武威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纪实

03.02.2016  12:14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武威市把科技创新摆在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紧紧围绕实施工业强市、城乡融合、生态立市战略,着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突出科技的支撑作用,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型武威建设迈出新步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2011年,武威市被确定为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武威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武威市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扶持奖励办法》等重要政策性文件;抢抓人才特区建设试点市机遇,武威市委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市、县区党政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制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配偶工作调配、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实施办法,投资建设了引进高端人才项目金熊猫公寓。科技创新的政策、服务和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科技投入、政策支持、协调服务力度加大,全市科技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为使科技真正融入生产一线,武威市先后三批选派科技副乡镇长279名,选聘村科技助理员606名,培训农牧民技术骨干2万多人,科技入户率达到95%以上。每年下派科技特派员500名以上,建成创业示范基地23个。目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3.76万人,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06人。

  武威市坚持把科技投入作为财政预算保障的重点。2013年全市科技支出达到4238万元,同比增长44.34%;2014年科技支出达到4691万元。市级财政预算安排的非公经济专项资金、工业发展引导资金和循环经济发展奖励资金,均优先支持科研机构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项目。增设了武威市技术发明奖,进一步明确了奖励重点,适当提高了奖励标准,鼓励科研单位、技术人员创新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组建武威市科技发展投资公司和武威丰华农业科技投资公司,进一步拓宽多元化科技投融资渠道,更好地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服务。整合组建了武威市农业、林业和畜牧兽医3个科学研究院,组织科研力量集中攻关,着力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成立市工业企业人才服务中心,引进134名工业急需紧缺人才,全方位、多层次加强对引进人才的服务、使用、培养和管理。

  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增加市级专利事业经费财政预算,凉州、民勤、天祝分别制定出台专利补助办法。大力实施商标战略,商标注册量明显增加,全市拥有注册商标970件,驰名商标2件,甘肃省著名商标50件,地理标志商标4件。制定地方性农产品质量标准2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规程82个,目前全市有效使用标志的无公害农产品31个、绿色食品90个、有机食品15个,武威酿酒葡萄、凉州羊羔肉、天祝白牦牛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民勤蜜瓜、民勤甘草、民勤羊肉由国家质监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已审定、认定各类农作物新品种149个。

  2015年12月23日,武威重离子肿瘤治疗中心中国首台自主研发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成功出束,标志着国家重离子辐照技术应用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该中心将在今年正式开业,为肿瘤患者治疗。

  这是武威市实施国家科技惠民项目取得的丰硕成果之一。

  2011年以来,武威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中科院近物所武威核技术应用综合产业园开工建设,甘肃省重离子生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辐照诱变育种工程实验室相继挂牌成立。“十二五”期间,武威市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争取实施“武威市乙肝防治示范区建设与现场流行病学研究”“国家973计划消化道肿瘤防治”“武威市恶性肿瘤高发区防控模式示范”和“民勤风沙危害防治与生态产业培育科技富民应用示范”等重大科技惠民项目,实现了科技与改善民生的有效结合,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使其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2011年以来,武威市组织实施部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28项,80%由中小企业承担实施,有42个项目获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2824万元,40多家重点工业企业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荣宝照明科技公司、金苹果公司、敬业农业科技公司、大禹节水公司4户企业被省工信委认定为全省首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武威市通过整合各类技术资源,合力攻坚一批关键技术,创造条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中科院近物所武威核技术应用综合产业园等科研院所为主体,组织开展良种良法专项研究开发,在优势作物新品种选育上取得明显突破。玉米品种“平玉8号”、“甘鑫2818”通过国家审定,玉米品种“吉祥1号”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玉米新杂交种武科2号选育及示范推广项目”获得2013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优质高产广适型玉米新杂交种吉祥1号选育项目”获得2014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以来,全市通过国审玉米品种2个,省级审定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作物品种17个,省级认定辣椒、西葫芦、无壳瓜籽、西瓜、甜瓜等非主要农作物品种130个。“设施蔬菜农药残留降解特点及安全使用技术研究项目”,获得2015年度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微生物菌剂及甜高粱青贮饲料的应用技术”项目,通过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鉴定,研究成果达到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

  武威市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产业、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型煤化工、现代服务业等8个领域为重点,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愈加明显。

  2012年,武威市把甜高粱作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节水高效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升畜牧业饲草料供给保障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从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引进醇用型和饲用型甜高粱品种,在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选定7个试验点试种。2014年,全市种植甜高粱12.4万亩,2015年达到27.3万亩。

  武威市还围绕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新农村示范区建设,积极开展节水农业、设施农业和智能农业等前沿技术创新,提升现代农业技术水平。全市累计建成设施农牧业84.23万亩,总规模居全省前列,发展设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0.35万亩。与2009年相比,2014年全市农业用水量由14.9亿立方米减少到11.37亿立方米;农业增加值由53.5亿元增加到94.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972元增加到7834元。

  在生态建设中,武威市相继实施了“水源涵养林流域经营与综合培育示范”“祁连山东段退耕还林工程区植被恢复与构建配套技术示范推广”“西北荒漠绿洲植被恢复技术应用与示范”等国家重点林业生态科技支撑项目,营建水源涵养林示范区3.3万亩。

  推动现代农业和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目前,武威荣华高新产业园初具规模,泰康、汇能、赫原、蓉宝、天盛、易源等生物医药企业集群初步形成,敦煌、黄羊河、武科、德农等种业企业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威龙、莫高、黄羊河集团,民勤中天、天祝正阳、古浪天源等一批农业高科技企业发展迅速,全市农业科技创新进入新的阶段。

  武威市抢抓政策叠加机遇,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规划建设了武威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园、民勤红沙岗工业集聚区,先后引进了航天万源、中节能、中广核、甘电投等多家知名企业,太阳能、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245万千瓦,形成200兆瓦光伏组件和1000兆瓦光伏支架生产能力。中国航天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年产300台套2兆瓦电励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和兆瓦级电励磁发电机、中国兴业太阳能(甘肃)产业园300兆瓦光伏组件、重通成飞年产300台套风机叶片、中电科耀年产200台套风电塔筒等风光电项目装备制造生产线已建成投产。目前全市规模以上装备企业达到16户。

  近年来,全国新能源示范城市、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全省人才特区试点市、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和民生科技试点市等相继落户武威;全市组建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和2个工程实验室;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5家,连续承担实施多项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记者 马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