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开军:推进甘肃特色新型城镇化的三维路径

29.09.2014  10:15

  柳开军

  新型城镇化要求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它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人为本、四化同步、布局优化、生态文明、文化传承是其鲜明特征。

  笔者认为,当前要深入贯彻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3341”项目工程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应当依据区域主体功能,强化政策统筹,开展试点示范,着力从产业化、信息化、新农村建设三个维度推进具有甘肃特色的新型城镇化。

  一、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化良性互动

  城镇化是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新型城镇化的实践,有利于推动产业由东部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化不仅仅是新型工业化,还包括农业和服务业的现代化,要加快推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联动发展。产业化提供供给,创造就业,城镇化提供需求。要强化产业支撑,促进产城融合,以城镇化提质增速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产业集聚推动城镇功能完善。

  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产业集聚区是产城融合互动的重要支撑。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实现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以及农民向城镇转移就业。以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建设为契机,探索建立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自由贸易园区,申报试点离岸金融业务,进一步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观念创新和内陆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建设。

  探索建设生态城镇。利用目前的生态环保技术,建立能源自给化、垃圾资源化、排放无害化的新型生态城镇,作为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结合点。我省可以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弱的地区先行试点示范。

  加快发展服务业。这是优化产业结构的主攻方向,可以最大限度容纳城镇就业。同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规模,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二、推动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信息化是基于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智能化的新生产力,我国信息化正向主要以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第三阶段迈进。信息化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生产过程的有效监控,便利城市的交易和消费行为,转变城镇经济增长方式。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布局,推进大中城市与小城镇的有效连接和一体化。以信息化助推新型城镇化,以城镇化快速发展带动信息产业投资和信息消费,促进经济转型和城镇可持续发展。

  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最佳模式。加快兰州、金昌、白银、陇南、敦煌等5个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推动建设智慧甘肃。统筹有序推进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和社会治理精细化,以智能交通、平安城市、数字城市为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方向,增强城市要害信息系统和关键信息资源的安全保障能力。

  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依托兰州新区平台,以中兴通讯、国家级文化遗产大数据采集中心落地兰州为契机,加快形成数据资源集聚管理、云计算服务应用、大数据分析利用能力,建设在岸(国内)与离岸(国际)数据处理中心,打造“云端”上的甘肃。

  建设数字兰洽会。数字兰洽会借助数据信息传输手段实现产品、技术线上集中展示,发挥线上、线下互补优势,打造甘肃向西开放“网上丝绸之路”,推动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服务。

  三、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

  新农村建设是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阶段后,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进行农村经济社会领域建设。城镇化有利于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新农村建设可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保障。要统筹城乡发展,以城镇化促进农业转型、乡村美丽、农民增收,以新农村建设保障城镇化顺利推进,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提升城镇化水平、带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平台。科学确立中小城市功能定位和形态,增强产业人口集聚能力,推动小城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扩大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覆盖,提升服务“三农”水平。试点扩权强县、扩权强镇改革。

  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落实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试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大力引导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发展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比较效益。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推动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统一要素市场建设,引导现代生产要素向“三农”集聚集中。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间均衡配置,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临夏州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