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帮包模式三年 两百老楼院换新颜

05.09.2014  01:27

一改往昔破败景象,“三不管”楼院成为环境优美、整洁有序的宜居之所。图为酒泉小院一角。

物业全覆盖让“三不管”楼院焕发活力

老居民满脸惬意走进五泉小苑

整治后颇有江南韵味的酒泉小院

两个月前,从天水来兰打工已五年多的周瑞,带着女朋友又搬回了原来的住处,虽然房租比一年前翻了一番,从原来的每月五六百元,涨到了现在的每月约1000元,但他们仍然觉得值。“虽屋内有些旧,但住着方便啊,出门走两步就是五泉公园,门口有菜市场和公交车站,买菜坐车都很方便,特别是距离单位近。”搬回五泉小苑居住不足两月、准备出门办事的周瑞笑着说。

搬回来的不仅是小周等租住户,还有院内的老住户吴顺和老伴,因为老两口听说原来的旧楼院在街道社区、包街单位的改造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们看啊,这个30多年的老院子,不仅换上了漂亮大门,楼体墙面也刷得很漂亮……水电气等设施也通了,院内处处都有文化味,住着舒坦多了。”说起自己生活环境的变化,吴顺和院内其他住户一样,不约而同地竖起了大拇指。

漫步五泉小苑,青灰色的砖墙、梅兰竹菊板图、漂亮的健身器、鲜艳娇嫩的花……都令人眼前一亮。这些都是八月下旬,本报采访组走进城关区五泉街道,在五泉小苑大院里的所见所闻。若非耳闻目睹,很难相信这里原是排水、供暖和供气等设施落后,环境非常糟糕的老楼院,这是在双联行动春风里,通过帮包和联建、冠名等多种方式,大力整治提升的“三不管”楼院的一个缩影。

在城关区,像五泉小苑一样,发生巨变的楼院,截至目前已达260多处,受益居民已约3万人,还有40处正在整治中。而据了解,该区完成今年的整治任务后,将提前两年让辖区“三不管”楼院退出历史舞台。通过帮包等形式的全面整治,带给居民的不光是居住环境的改变,同时还增加了部分居民的房租收入,解决了上千名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以及创新的楼院管理模式……

A

破败景象成旧楼院“独特风景

8月22日下午3点,二轻局家属院里,70岁的吴大爷拿着凳子下楼,慢悠悠的来到院子里晒太阳。“这个楼院建于上世纪70年代,在未改造前可是另一番景象。垃圾没有人清,上下水也不通,整天臭哄哄的。那时与其说在这里过日子,不如说是在熬日子更恰当。”吴大爷说,小区北临菜市场,南接公交枢纽站,每日车来车往,行人熙熙攘攘。以前行人途经此处,除了不住地摇头,便直接说“真是脏”。“就在去年以前,由于环境太差,加上楼院失修,既无暖气又无天然气,房子想卖都卖不出去。

像这样的老旧高龄楼院,不仅在五泉街道有三四十处,临近的酒泉路街道不下50处,且不少楼院环境就是大杂院。颜家沟的两处楼院虽已改造过,但对其原来的脏乱差景象,马香玲至今记忆犹新:“这个楼院是上世纪80年代建的,光产权归属单位就有好几个呢,包括城关国税、甘肃省供销社、五泉房管所等。可十年后就没人管了,院子里脏兮兮的,下雨泥泞无处下脚,而且小偷经常光顾。”同院的老王更调侃说:垃圾遍地无人管、上下水堵塞味难闻、供暖缺乏冬难捱、天然气不通很不便……

这些置身于繁华闹市、高楼大厦间的老楼院,由于建成早及历史原因,长期处于无人管的局面,因无业主委员会管理、无建设主体单位管理、无专业物业企业管理,致使环境脏乱、基础设施落后、安全没有保障、院内没有绿色……被人们冠以“三不管”楼院的大帽子。根据城关区城管委统计显示,像这样的“三不管”老旧楼院,在全辖区就有370多处,约占全市近500处的70%,涉及居民多达3.34万人,脏乱差甚至破败的现状,成为这些楼院的“独特风景”,居民期盼改造的愿望甚为强烈。

B

帮包三年两百楼院“华丽转身

白色格子窗,流淌的喷泉,精美的石刻,词赋大屏风,绿色的花草……走进整治后的酒泉小院,犹如置身江南的大院落,令人倍感清雅和温馨。楼院长马香玲告诉记者,这处楼院位于颜家沟,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住户171户约500多人,改造前长期无人管理,是典型的“三不管”院落。酒泉小院这个名字也是在双联中,经多方筹资上百万元整治后取的。酒泉路街道干部石卉介绍说,在整治中,共拆违建小煤仓22处,清理清运垃圾50余吨,开挖上下水井24口,铺路面1600平方米,安装健身器材,建设幸福驿站……最终改变了旧楼院面貌。

提起老旧楼院整治,不得不说说整治资金的来源。这是在开展联村联户活动中,让居民群众受惠的最好体现。城关区联扶办负责人说,为了整治辖区内“三不管”楼院,该区出台了老旧楼院整治方案,明确整治所需资金原则上自筹,鼓励包街部门和街道采取挂牌、冠名和联建等方式多渠道筹资,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楼院的改造。但后来发现力度明显不够。为使有更广阔的筹资渠道,该区在双联帮扶活动启动后,将全区县级干部纳入帮包范围,最终形成了“县级干部+区属部门帮包、街道社区+居民群众自筹、辖区单位+爱心人士赞助“的筹资方式。

帮包制度建立以来,全区30多名县级干部、31个部门协同各街道,动用所有人脉多渠道联系企业、辖区单位和爱心人士等来参与,在短短三年多时间内,成功打造250多处符合“五化一安”(净化、亮化、美化、绿化、文化、安全)整治标准的楼院。近四年来,城关区为整治楼院筹资、投入的资金4743万多元,其中县级领导和包街部门、街道通过联系企业赞助,社会公开募捐等筹资3920万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捐助260.7万元,省市部门支持约1186.8万元、县级领导筹资1011.2万元、包街部门和街道筹资1461.3万元),约占计划的83%。

C

楼院改造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金秋八月,兰州时不时有雨光临,且常在不经意间降落,洗礼这座城市的尘埃,滋润市民燥热的身心。倘若此刻,能沐浴着轻盈的细雨,信步鲜花掩映的庭院里,尤其在新整治过的楼院,别有一番风趣与惬意。在记者采访整治后的“三不管”楼院的几天时间里,时刻能听到居民们的这种感慨。

今年50多岁的张纪成感慨地说,住在新华社区“五福广场”至少有30多年,在楼院未改造前,这个院子与“”无关,且常有窃贼“光顾”。两年前经整治“五福广场”真正迎来了“福气”。

现在每当下些小雨,他会到院子散步,尽情闻着花香,欣赏院内文化,享受难得的幽静。张纪成老人打心里发出的这种感慨,就是整治后新楼院带给他的幸福感:院内没有了泥泞,没有了难闻的臭味,装上了健身器材、增加了石桌石凳;原来开放式的楼院装上了精美的铁艺栅栏、蓄水池被改造成独具特色的百福“文化墙”;每到春夏秋三个季节,院内还会摆上各种鲜花;还有发案率明显下降……这种居住生活环境的改善,无疑会增加居民幸福指数。

除了硬件环境提升居民群众幸福感外,老旧楼院的改造还大大增加居民收入。酒泉小院居民杨世俊说,她住的院子有170多户,其中出租户多达90户,房子大多在60平方米左右。楼院未改造前,房屋租金多为600元到800元,而改造后整整提了一大截,大部分达到了1200元,面积稍大点的月租1400元。按照这个数计算,全院至少有80户居民受益,有些居民将房子全部出租。再如五泉小苑有168户,将近一半是出租户,楼院整治后房租翻了一番,从原来的每月500元到600元,涨到了现在的每月约1000元。即使房租上涨了,但租住者仍觉得值。房租上涨的旧楼院,不仅在核心区,偏远的也涨了,比如东岗镇、红山根等区域,每月至少涨了200到300元。

同时“三不管”楼院的整治和管理,还解决了部分困难居民的就业问题。城关区城管委负责人说,近四年来通过设立安保、物业服务等公益性岗位,至少安置700多名困难群众,还有几百名从事楼院长、楼栋长以及其他公益岗位等。此外各街道在楼院整治后,还推出了楼院五级管理模式,让居民群众住得更安心。

D

创新模式楼院推行“五级管理

老旧楼院因无人管理存在不少问题,但整治改造后绝不允许管理出问题。”当楼下餐馆把楼院当成后堂,当污水横流居民无处下脚时,居住在安定门社区的赵承德,再也受不了这种脏乱的局面,他便找到街道和城管部门,经城管部门前后四五次执法,餐馆终于把楼院还给了居民,但是小区管理弊端仍未解决。赵承德为此呼吁居民进行自管,即每个单元出两个人组成业委会,可是运行了不到10个月时间,这种方式给他带来了不少困难,最后不得不探索新的管理方式。这种情况为新改造楼院带来启示,各街道在改造楼院的同时,不断探索出新的管理方式,即楼院五级管理服务模式:区-街道-社区-楼院长-楼栋长。

就拿五泉小苑来说,该楼院建于上世纪70年代,居住着约168户仅500居民,因没有物业楼院长期无人管理。五泉街道办主任赵琴介绍说,自2011年街道改造楼院后,为加强楼院的管理和服务,五泉小苑在广泛听取民意后,在楼院内选出楼栋长和楼院长,肩负起对居民的政策信息宣传、沟通协调和管理服务各项工作,极大地减轻了街道社区、区政府对居民政策宣传、民情民意信息收集压力,填补了干群之间联系的空白,成为居民和政府间传递信息的纽带。在新楼院“两长”的带领下,从小区日常管理到政策宣传到与居民的沟通和服务等等,都开展得有条不紊。用居民的话说,过上了“大事小事有人管”的生活。

在目前的城关区,各街道都已选出了楼院长,部分楼院还选出了楼栋长,全区大约有2000多名楼院长、近千名楼栋长参与楼院管理。加上城关区引入的物业管理,基本实现了区——街道——社区——楼院长——楼栋长五级管理、服务居民楼院的模式。“从运行情况看,这种模式有效提高了楼院、街道社区管理和服务能力。”城关区多个街道负责人这样说。特别是物业全覆盖的推行,解决了居民群众的后顾之忧。“服务收费:0.4元/月/平方米。提供日常管理,环境卫生,秩序维护,维修服务……”在二轻局家属院内,物业挂出的服务公示牌,让居民对服务项目、服务费用一目了然。居民马先生说,自从有了物业,住着省心多了。

记者手记

为帮包制度叫声好

城以民为本,民以城为家。楼院是城里的小家,住户是楼院的主人,管理好城治理好家,百姓生活才会幸福。

道理谁都明白,可要治理好破旧楼院,让住户生活得更幸福,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特别是像城关区这样的老城区,由于历史及其发展等诸多原因,长期处于无物业、无建设主体单位、无业委会管理的“三不管”楼院达三百多处,面积高达63万余平方米,涉及居民多达3.34万人,老百姓期盼整治改造、提升的呼声越来越高。然而民生大于天,百姓事儿无小事,不管有多大的困难,都得把事办好。在双联行动推动下,城关区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三不管”楼院整治方案,并探索建立了帮包加联建的制度,解决了楼院整治筹资的大难题,有力地推进了老旧楼院的整治。

帮包制度不仅践行了双联行动,又及时有效地弥补了发展短板,为改善百姓居住生活环境、增加收入和解决就业难题、提升城市形象提供了借鉴。帮包制度推行三年以来,取得的成效显而易见,不但让250多个旧楼院告别了脏乱差,让约3万居民群众感受到了家的温馨,油然而生家园归属感和生活幸福感,更让更多企业和爱心人士加入进来,最终实现彻底消灭“三不管”楼院,让百姓享受宜居文明开拓了新路子。对此我们想说,只要是能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制度就该叫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