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储粮关 力保国家粮食安全
近日,一则“中国每年粮食产后损失700亿斤,相当于2亿人1年口粮”的报道引来各方高度关注,也让舆论焦点锁定在了国家粮食安全背后的粮食储藏。
据国家 粮食局 公开表示,根据有关科研单位和专家测算,由于农户家庭储粮设施简陋、粮食装卸运输抛洒遗漏、过度或粗放式加工,我国每年造成的粮食损失至少在700亿斤以上,相当于2亿人1年的口粮。其中,由于农户储粮装具简陋,保管技术水平低,受鼠害、虫害和霉变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粮食损失率约为8%,核a算每年农户储粮环节损失约400亿斤。
一直以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始终被视为国家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各方也普遍专注于如何提高粮食产量,从科技手段投入,到加快土地整治,再到一系列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制度的建立。然而,在城镇化快速推进以及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特别是全球化背景下的粮食进口压力日渐增加的当下,即便有不断推陈出新的政策手段,也难以改变国家粮食安全底线日渐退守的现实。
新时期,从国家战略层面到具体政策执行层面,都逐渐扭转思路,开始了新一轮审视国家粮食安全的模式。而新战略的基调起始于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在明确“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任务时要求: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更加注重 农产品 ( 000061 , 股吧 )质量和食品安全,注重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注重持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议借此描绘了新时期的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底线,即强调坚守“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尽管未明确提及有关粮食储藏的要求,但“口粮绝对安全”的题外之意,必然要包括从粮食生产到储存、运输以及终端产品生产和销售,因此,有必要将确保粮食安全的工作进一步细化,毕竟“2亿人1年口粮”的浪费之于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坚守战略底线的意义不可谓不大。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都是国家经济社会得以平稳进步和发展的基础,而粮食安全,不仅与民众基本生命健康密切相关,更事关国家战略安全,因此,无论将国家粮食安全摆放在任何重要位置都不为过。这一点,对 于刚 刚被置于舆论关注焦点的储粮安全而言同样适用。
在记者看来,在各方努力提升我国粮食产量,确保口粮自给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不妨对粮食储藏安全寄予更高重视,如此才能实现一边抓产量,一边把好浪费关,实现粮食进出平衡的粮食安全生产要求。
此外,相较于有关促进粮食产量提升政策要求的世人皆知,鲜为人知的是,我国并不缺少粮食储藏的标准体系。2008年,国家粮食局发布了《粮油储藏技术规范》;2009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粮油仓储管理办法》;随后,国家粮食局又发布了《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评价暂行办法》、《粮油仓储企业仓房(油罐)编号暂行办法》以及《粮油仓储企业常用表格表样》等配套文件。
可以说,这些标准、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对粮油仓储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我国运用制度和标准指导粮油仓储工作,保障储粮安全形成了前提。然而,对比此次国家粮食局对外公开透露的造成储粮环节导致产后粮食浪费的原因不难发现,粮食储备工作似乎并未与一系列储粮标准和政策体系形成对应。
根据此次国家粮食局的表态,对于导致粮食产后损失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农户家庭储粮设施简陋、粮食装卸运输抛洒遗漏以及过度或粗放式加工。而推进节粮惜粮,当前工作的难点一方面在于农户科学储粮基数比例大(根据 农业部 资料显示,目前全国种粮农户有2.1亿户),已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的农户不足3%,全面实现农户储粮减损(400亿斤)存在较大难度;另一方面在加工环节,根据2013年国家粮食局相关统计数据,粮油加工企业日产能50吨以下的小型企业数量占比20%左右,落后的生产方式导致大量的加工损失浪费。
可见,标准政策体系的直接要求对象是粮食仓储企业,却并不包括储粮农户,但好在国家粮食局在分析导致储粮环节浪费根源的同时,也无意间释放了当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针对该问题的解决之道,即推进提高农户科学储粮的比例。
实际上,这项工作在全国各地已经推展实施,即通过推广农户科学储粮示范仓建设,实现改变农民存粮方式,提高储粮质量,增加农村社会储粮的目的,其根本宗旨正在于藏粮于民,保障粮食安全,确保社会稳定。
当然,严格把好储粮关,既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积极示范引导,又需要作为储粮重要主体的农户自身突破传统观念和意识,在此基础上,利用既有储粮标准和政策体系,确保包括农户和储粮企业在储粮手段上同步实现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