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面向欧洲中小企业精品园区

25.07.2014  10:25

7月23日,中欧科技合作产业园正式落户南海狮山镇。该产业园由国家 商务部 投资促进事务局、 广东 投资促进局和南海狮山政府联合共建。据悉, 意大利 FIR集团与佛山市同能机电有限公司、海德康(港德)国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与 德国 Alpha Plan公司、广东高力集团与ISIS科技创新有限公司合作的三个入园项目,以及芬兰籍杨云峰博士国际团队的项目签署了投资合作备忘录。

  据介绍,中欧科技合作产业园以汽车及零配件、机械装备、智能家电、医疗器械四大产业为核心,重点面向欧洲,吸引科技创新型的高端制造业,以国际化先进制造业带动区域产业升级发展。产业园选址在与一汽- 大众 相邻的狮山镇虹岭路与华沙路交汇处,园区总体规划面积约1300亩,首期启动面积约200亩,预计今年内将建设3万~4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目前,园区的规划、变电站建设等配套工作均已协调完毕。

  

  可为投资项目

  提供定制厂房服务

  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南海拥有外商投资企业超过1500家,累计投资总额超过109亿美元(含增资),其中欧洲企业有60多家,投资额超30亿美元。其中包括一汽-大众、意大利萨克米陶瓷机械、德国西诺德牙科设备、 西班牙 乐家洁具、德国恩德思金属和 荷兰 阿麦氏装配等项目。

  在这些企业里面,有一半集中在南海区狮山镇,全区60%的欧洲投资额也集中在该镇。业内人士认为,外资企业投资最看中三大因素,一是市场需求,二是企业集聚,三是整条产业链是否完善。而随着一汽-大众和多家配套供应商的落户,狮山已经具备了以上三个要素。在此背景下,集中打造一个中欧企业的对接平台,吸引欧洲企业进驻,从更高层面上推动中欧企业的对接与发展从而推动区域发展,成为狮山政府着重考虑的问题。

  7月22日,“欧洲中小企业对话中国区域经济圈(带)系列研讨会·走进珠三角经济圈”在 北京 举行,南海区是唯一应邀出席的区域代表。会上,南海区副区长刘铭恩等区镇领导介绍了南海近年来促进欧洲中小企业落户的相关举措,并正式推介佛山高新区中欧科技合作产业园项目。

  “各大商会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欧洲更希望进入中国市场的是中小企业,但他们有很多的顾虑,包括 法律 、知识产权、市场管理等。”刘铭恩表示,合作产业园之所以定位于中小企业,一是考察到其市场需求,二是看重其对本地中小企业的带动效应。 “欧洲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而且在当地技术领先、市场占比高的也非常多。”此外,入园企业要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中小企业是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我们宁愿招商慢一些,也要专一,做出精品。”

  “我们要打消他们的顾虑。” 刘铭恩表示,产业园将以更灵活的方式供应厂房或土地,包括配套设施,尽量做到量身订造,尽最大可能降低投资门槛和投资成本。在服务方面,会引入一些带有欧洲理念的服务机构。狮山镇镇长 李兴 强则表示,产业园将有专责小组和专业团队负责规划建设,为投资项目提供定制厂房等服务,并采取通过行政手段和资源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拓展市场等各种形式的扶持办法。

   “以商引商”凸显产业链集聚效应

  南海乃至广东加大与欧系企业的合作,与其带来的产业链集聚效应和技术引领有莫大( 博客 , 微博 )关系。以建设中的广东省口腔医疗装备(南海)产业基地为例,狮山就从欧系企业中获益匪浅。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分析报告显示,目前罗村引进的龙头企业德国西诺德牙科设备(佛山)有限公司,是全球两大口腔医疗设备企业之一。随着西诺德在佛山设立第四个生产基地,其对佛山市口腔医疗设备行业将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

  可以预见,随着一汽-大众一期项目的投产,以及狮山镇营造的国际化环境,越来越多的欧洲企业陆续进驻,这在改变狮山镇外商投资企业主要以亚洲项目为主的格局的同时,也为本地带来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

  “现在南海高新区的欧洲企业比较多,在产业配套上要不断加强。”李兴强表示,希望通过建设产业园,提供各种扶持办法,聚集更多拥有关键技术的欧洲中小企业。李兴强还表示,下一步招商引资将基于欧洲商协会,通过协会的平台让更多欧洲中小企业认识狮山。此外还可以依靠现有存量的欧洲企业,通过以商引商的形式带过来。“今天省市区相关部门都来到园区,一起为园区启动,他们各级资源也很丰富,可以带动产业园的招商更上一个层次。”

  刘铭恩表示,外商投资带动南海发展有很多先例,当年内衣行业就是通过外商投资企业带动起来的,通过投资带动本地企业,带来技术、管理模式以及其他方面的指引。“狮山这个模式应该是以后南海区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