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徽县麻沿河乡屈兰村路网“连通”致富梦

21.10.2014  12:09

  原标题:路网“连通”致富梦

  记者 魏亚旭 通讯员 贾寒峰

  “现在通村道路硬化了,再也不用担心家里的核桃、猕猴桃、板栗等农产品运不出去了。”近日,徽县麻沿河乡屈兰村党支部书记屈永杰满怀喜悦地对记者说。

  今年9月底,总投资2222.77万元的麻沿河至胡广至河西农村公路通畅工程主干道完工,彻底解决了麻沿河乡7个行政村1077户群众的出行难问题,当地群众的板栗、核桃等农产品运输更加方便了。这只是徽县努力构建通村道路硬化网络,夯实农村基础设施,让百姓受惠的一个缩影。

  公路通,百业兴。近年来,徽县大力推进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农村道路交通网络逐步健全,全县15个乡镇,已有14个乡镇通油路,占总数的93%,213个行政村全部通公路,通达率达到100%。全县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264.08公里,群众“行路难、运输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交通运输服务和保障作用凸显。在通村公路沿线,已经形成了育苗、旅游、核桃、畜牧养殖等产业村。

  沿着蜿蜒延伸的水泥路,来到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的大河店乡青泥村,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农家乐”映入眼帘。随着道路的硬化通车,当地群众依托县上打造蜀道文化景点的便利条件,开办“农家乐”,发展辣椒、香菇等蔬菜种植产业。去年,村民王星辉开办的农家乐创收5万多元,他高兴地说:“南山路修到家门口,游客就能来到家门口,乡村路不仅方便了我们出行,更方便了我们致富。”

  公路路网的快速发展成为了徽县开展新农村示范长廊建设,改善群众人居环境,加快富民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在徽县东关穆斯林风情线和南部山区的徽虞白公路、月亮峡严坪公路、南山通村公路沿线,100多户农民群众自办的农家乐收入颇丰。沿着国道316线和剡麻乡村路,徽县还建成了“一心两翼一圈”特色产业圈。涌现出榆树乡杨河养殖专业村,高桥乡四合、崔坝、木瓜育苗专业村等一批优势产业村。

  据了解,2014年,徽县争取农村公路通畅工程23项170公里,桥梁5座218.5延米,国家补助资金8550万元,建设里程比2013年增长了70公里,国家补助资金增长了3500万元,建设里程增长率达70%,国家补助资金增长率达70%。截至目前,通畅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140万元。随着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网络的逐步建成,一幅徽县农村群众创业致富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