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侵占东北三省,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激起了全县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徽县一批有志青年,纷赴外地,或从戎,或从政,或求学深造,各自寻求救国救民真理。
三十年代初,在西安杨虎城部任少校参谋的山炯堂,在陕西省财政厅任职的周少珊,都曾在爱国将领冯玉祥西北军任职时受过共产党的宣传影响。吴治国、葛维西等20多人和两当县的苏河都在陕西读书。当时,全国抗日救亡的革命浪潮汹涌澎湃,学生们为反对蒋介石对日妥协,常在西安民乐园集会、游行,阅读进步小说、刊物,交换对时局的认识,使在陕的徽县有志青年程度不同地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初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
1935年“一二九”运动后,在外的有志青年陆续回乡。最早回乡担任伏镇小学校长的山炯堂,原在胡宗南骑兵团任排长由于对国民党不满愤然弃职回乡在伏镇小学任教的吴治国,经常互谈政治见解,萌发倾向共产党的思想和抗日的主张。
1936年9月,红二方面军长征到徽县在境内活动近20天,在徽县进行了许多革命活动,广大劳苦群众和有志青年真正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红军北上离开徽县后,反动势力卷土重来,镇压革命活动。广大有志青年在白色恐怖下,相互秘密联系,交流政治见解,逐步坚定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信念,纷赴各地,寻找党组织。一批进步青年在随后的岁月里,互相交流进步思想,宣传共产党,开始了创建徽县地下党的斗争。
1938年,国民党兰州西北训练团轮训各地学校校长,时任徽县北街小学校长的吴治国、两当县东街小学校长的苏河,奉令到兰受训。行前,他们与山炯堂、周少珊、王锐青商议,利用受训之机,在兰州继续寻找党组织。走时,吴、苏带着周少珊给窦志安,王锐青给陈永寿的信,以便联系。到兰州后,吴、苏找见了陈永寿,陈带领他们到八路军驻兰办事处,会见了伍修权(化名吴寿泉),伍指示他俩与万良才联系。此后,吴、苏常去万良才处阅读党的书籍、报刊。同年11月,轮训结束前夕,经罗云鹏、万良才介绍,吴治国、苏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轮训结束后,吴、苏受甘工委指派,返县发展党组织,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吴治国回徽县后,将在兰州入党情况告知山炯堂、王锐青、周少珊并介绍他们3人入党,旋即成立中共徽县地下党第一个党小组,吴治国负责党小组工作。
1939年初,甘工委先后派魏子义(靖远人)、高健君(榆中人)来徽县协助指导工作,吴治国以校长名义,聘请魏子义到北街小学任教;山炯堂聘请高君到伏镇小学任教,在魏、高协同下,决定将组织发展工作的重点放在以北小为中心的县城地区和以伏小为中心的伏家镇地区,积极稳妥地发展党员。随之发展范连元、段秉廉、窦迎春、段奕章、胡青娥、刘一鸣入党,成立了北街小学党支部,吴治国任书记;伏家镇小学党支部山炯堂任书记。
1939年3月,按照甘工委决定,建立中共徽县县委、由吴治国、山炯堂、高健君、王锐青四人组成,吴治国任县委书记。同年夏,吴治国介绍县保安中队长兼东关回民小学校长周冠军(回族)入党,党组织中有了第一位兄弟民族党员。周入党后,又先后在县保安队发展了苏贵银(回族,礼县人),刘长仁、齐克周三人入党。秋,葛维西从凤翔师范毕业回到徽县,任伏小教员,因来时未转组织关系,故经高健君介绍在徽县重新入党。在此期间,又吸收伏小学生李如桂、倪永进、姚承祖、王智若等7人入党。同时,城区组织发展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周冠军发展了县督学马继良(回族)、小商赵良壁(回族)入党;吴治国、魏子义、范连元发展了北小工友杨万成、胡秉义、学生高维嵩入党;在泥阳小学担任教导主任的刘一鸣发展了泥阳在外地上学的文静山、王廷献2人入党。此后,随着党员人数的增多,相继建立起伏小学生支部、县保安队支部、泥阳小学支部、北小支部、伏小教工支部等5个支部。至此,中国共产党徽县地下党组织得到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