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党组织+” 助力精准扶贫
徽县将扶贫开发同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行“党组织+基地+贫困户”、“党员+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传帮带”模式,引导贫困村发展致富产业,带领贫困户抱团发展,整体脱贫。
初夏时节,在陕甘川交接处的青泥岭大山深处,徽县大河店镇火石村青泥岭山上的草料长势正好。每天一大早,火石村马鞍梁养殖合作社的负责人袁碧刚都要吹起哨子,让青泥黑猪能定时出来“放风”,在山地锻炼“身体”,啃食草料育肥。
徽县大河店镇火石村马鞍梁养殖合作社负责人 袁碧刚:“我们自然条件好 ,这里本地猪抗病性强 ,喝的矿泉水、吃的粮食野草、肉质好(补)。”
青泥黑猪是当地村民传统的养殖品种,可由于生长周期长,饲养成本高,村民们都不愿意养。如今,看着逐渐壮大起来的合作社养殖场,袁碧刚喜上眉梢、乐在心头。可就在五年前,火石村却是另外一番光景。
徽县大河店镇火石村位于青泥岭深处,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经济来源单一,是徽县确定的88个精准扶贫重点村之一。因为贫困落后,很多村民不得不外出打工,甚至不愿意回来。
徽县大河店镇火石村村民 鞠永强:“当时就是对本地的村干部和领导不满意,觉得别的地方都发展的好很,他们没有本事,所以就到处上访、找事。”
为破解产业发展困局,徽县县委组织部组织专人到火石村进行定点帮扶,征求村民意见,了解发展需求。
徽县大河店镇火石村驻村工作队队员:“没有产业支撑、村集体基础条件差、基层组织领导力量薄弱,老百姓不服,是当地群众迟迟富不起来的主要原因。”
找准了“穷根”,就得“对症下药”。基层党组织能否引领贫困户脱贫?如何带领群众致富?成了当地政府考虑的首要问题。
根据火石村生态环境好的自然优势,工作队制定了成立合作社,养殖本地传统“青泥黑猪”的帮扶计划。然而,方案一提出,就遭到许多村民反对。
要想让百姓信服,就得让百姓看到成绩。2016年,帮扶单位通过“党支部+合作社+电商+贫困户”的模式,在火石村成立了合作社,引导村民规模化养殖青泥黑猪。厂房建起来了,却面临着村民顾虑重重,不愿入股的困局。为此,驻村帮扶队员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来到群众家里做工作。
“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为彻底解决村民们的质疑,驻村帮扶队发动党员干部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一次次的真心交谈,一次次的苦口婆心,当村民们看到合作社由图纸逐渐变为实体后,原本咬定不入股的村民也慢慢放下了包袱,以前的老上访户鞠永强现在是合作社的坚定支持者,还主动上门为养殖场送上草料。
5月11日,徽县大河店镇火石村村委会门前,村民们聚在一起,个个喜气洋洋。马鞍梁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增股扩股协议签订暨股权证颁发仪式在这里举行,很多人平生第一次领到了股权证。
徽县大河店镇火石村村民:“没想到我这个贫困户也能成为合作社的‘股东’,一年下来,本金不变,还能分红呢!”
徽县大河店镇火石村马鞍梁养殖合作社的负责人 袁碧刚:“青泥黑猪已经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今年10月份,社里青泥黑猪将由300头增加为800头。而在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后,合作社将逐年增加猪的繁育数量,理想数量将达到5000头。”
如今,徽县通过“党组织+农户”、“党组织+基地”的方式,因地制宜在当地建起了蔬菜、树巢蜜、育苗、花卉、药材种植等190多个村级合作社,带动当地户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全县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6.52万人下降到2016年末的17287人,贫困发生率由35.34%下降到9.36%。
甘肃台报道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