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议

27.01.2015  02:21

    对网络语言不必宏大解读

    据媒体报道,近日,上海政协委员张怀琼指出,有的网络语言粗俗、猥琐、下流,如“屌丝、装逼、逼格”等。为此,张怀琼呼吁减少网络语言污染,制定相应的语言文字保护条例,加强对汉语的保护。

    @一函:汉语的文字美、语意美和语境美,当然需要大力弘扬。但是,这并不等于要强制让“屌丝”一类词绝迹。语言不过是人类发明的一种工具,汉字之所以博大精深,正是因为先人的包容求进。也正因为各类单词不论俗雅,都得以保存,我们才有近义词、褒义词、贬义词等词类之分。从传播学角度来说,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密码符号,它原本就是在特定的群体中传播,宏大解读过多,有建设性的微言大义就会越少。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人们上网本就是为了休闲娱乐,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习惯。如果专家对网络语言总是习惯性“细思恐极”,政协委员未经调研就谏言封词,那么专家就可能变“砖家”,板砖就会袭来,代沟只会愈发难填。

    电商售假倒逼监管“带电

    2014年下半年,国家工商总局、中国消费者协会两次对网络交易平台上销售的商品进行了质量检测。抽查的9个电商平台中7个在卖假冒或质量不合格商品,问题率约为77.8%。据反映,在互联网购物平台上,从服装、化妆品到化肥、润滑油等商品,其中很多是假货。销售非正品的网站涉及京东、淘宝、天猫、1号店、中关村电子商城。

    @汪昌莲:众电商涉假,等于是自砸招牌,自毁市场。然而,治理售假痼疾,寄望于电商自律,是行不通的。电商售假,倒逼监管“带电”,这就要求工商等相关管理部门,应借鉴公安部门组建“电子警察”的做法,设置专门的网上电子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执法人员,对网购行为实施专项管理,全程监控,发现售假行为,及时实施“电击”。比如,对于违法售假的电商,轻则实施经济重罚,并在网上公开曝光;重则责令其退出电商市场,永远限制进入。只有维护了消费者权益,网购经济才能更加体现公平正义,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才能通过消费安全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