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之乡"甘肃临洮:小学生做陶罐传承马家窑文化
中新网兰州9月14日电 (张婧 艾庆龙)13日下午,甘肃临洮县第三实验小学陶艺课上,五年级学生王博文将捏好的“树叶”粘在“树干”上,他左右打量一番发现“树干”有些失真,于是便拿起木刀刻画,一条条纹路显现出来,他说:“这棵树有了生命”。
在学校陶艺社团学习陶艺制作1年,王博文已经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彩陶艺术品制作,他说“树叶”薄了不容易贴合在“树干”上,经过自己不断的尝试与老师的指导,这次做了厚一点的“叶子”,比较成功。
他细数自己在陶艺社团的作品时说:“泥板成型法制作了小猪、乌龟,盘条成制陶器法制作了陶罐等,还有今天制作伫立在枝头的猫头鹰。”他还说这是学习陶艺至今最满意的作品,希望能将彩陶技艺教给身边其他同学。“让马家窑文化印在每一个临洮人心中。”
实验三小陶艺课上,五年级学生王博文在自己作品上用木刀再加工,“树干”上显现出一条条纹路。 张婧 摄马家窑彩陶因1923年首先发现于甘肃临洮县的马家窑村而得名。马家窑彩陶融塑型、绘画、烧制等各种技艺于一体,是人类珍贵的远古文化,其主要分布区域在黄河上游的甘肃、青海境内,以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为主要地带。
每周四下午,该校学生们有两节社团活动课堂,全校共有陶艺、戏曲、合唱等20多个社团,供学生结合自己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在陶艺社团中,孩子们主要以手工捏泥、泥条盘筑、拉坯和彩绘等形式创作,作品类型分为仿马家窑彩陶罐和陶艺创作两类。
学校陶艺课老师蒲增贤说,地处彩陶之乡的“马家窑人”为彩陶文化的传人,要以传承和创新彩陶文化为己任。学生玩泥巴并不等同于儿童彩陶艺术。基础的造型能力是传承马家窑彩陶艺术的前提,技法、技能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彩陶创作。
说话间,蒲增贤指导正在拉坯的六年级学生刘恒权,边说拉坯注意事项,边上手指导,他说:“拉坯既是陶器成型的最初阶段,也是最难阶段。”做成一个彩陶需要20多道工序,包括找土、粉碎、搅拌、揉泥、拉坯、晾晒、抛光、彩绘等。
学校校长宋芸介绍,该校于2014年创建陶艺特色学校以来,以陶艺为教育突破口,将制陶艺术引入课堂,并将陶艺教育列入学校校本课程,将其办成集教学、创作、交流、展览、收藏、研究于一体的一流小学陶艺教育创作基地。
“期间,学校举办陶艺成果展,邀请兄弟学校来校交流,整理各种档案资料。”宋芸说,学校还不定期地带领学生到临洮县特色产业园——马家窑小镇以及河口村民间作坊,让学生体验陶艺创作与欣赏活动,通过多种举措尽可能让学生接受地方文化的感染和熏陶。
图为该校陶艺课老师蒲增贤作品展示。 张婧 摄为进一步学习马家窑文化,培养学生陶艺制作技能,临洮县教育体育局今年在该县各小学逐步开展陶艺体验课程。
临洮县委书记石琳表示,以往学校的冬夏令营只是一种表层的认知,真正给学生内心深处留下烙印的是具有体验性的研学游,陶艺体验课正是研学游的一种方法。马家窑的陶艺体验课,不仅让孩子们了解马家窑文化和临洮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品牌,同时,体验课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是很好的素质教育内容,这个环节也是智慧和艺术细胞萌发的关键时期。(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