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齐聚“彩陶之乡” 探究马家窑文化与遗产保护

27.09.2014  12:44

人民网临洮9月27日电(呼双鹏)26日,2014中国?临洮马家窑文化国际学术论坛暨马家窑遗址发现九十周年纪念大会在甘肃临洮县举行,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甘肃临洮,围绕马家窑文化探究与文化遗产保护等内容进行了交流和学术研讨。

据介绍,2010年马家窑遗址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十二五”文物保护项目库,并于2012年正式获国家文物局立项。目前,基本廓清了遗址的边界,探清了主要遗存、遗迹和分布状态,形成了勘探报告,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开展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在本届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围绕黄河上游地区史前文化时空框架、黄河上游地区史前文化与周边地区的互动、多学科视角下的黄河上游史前时代、马家窑文化保护利用与临洮的可持续发展、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等内容,通过开展马家窑文化学术论坛主题报告会、学术研讨会、考古挖掘、现场考察等方式,进一步挖掘、保护、传承、弘扬举世闻名的马家窑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国家博物馆、人民大学、美国印弟安纳大学和瑞典远东博物馆等国内外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国家、省、市主管领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和马家窑文化爱好者约200人参加此次会议。

【相关链接】

临洮,古称狄道,地处甘肃中部,定西西部,是省会兰州的南大门和“兰-白都市经济圈”的重要节点,自古为西北名邑、陇右重镇、古丝绸之路要道,自先秦设立郡县迄今已有近2400年历史,是黄河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举世闻名的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辛店文化都因首次发现于临洮。

马家窑遗址因首次发现于临洮县洮阳镇马家窑村而得名,位于临洮县城西南15公里,面积4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3—3.5米,是甘肃最具代表性的史前遗址之一,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24年,时任北洋军政府农商部顾问的瑞典学者安特生在马家窑遗址上发现了大量彩陶片和完整无损的彩陶器,以之作为甘肃“仰韶期”文化的代表性遗址。随后,他又在马家窑南十公里处的寺洼山发现了寺洼文化,在马家窑北三十公里的洮河边上发现了辛店文化。如此众多的古文化都发现于临洮,因此临洮成为闻名陇上的“彩陶之乡”。

此后,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考古专家顾颉刚、裴文中、夏鼐等专家教授专程到马家窑遗址进行实地考察。1949年,夏鼐正式提出 “马家窑文化”的命名,奠定了马家窑遗址和临洮在中国远古文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马家窑文化彩陶不仅是甘青地区彩陶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彩陶文化最绚丽的代表。

马家窑文化彩陶十分发达,主要表现在其制陶业的高度发达、彩陶纹饰的优美和器形完备,各个不同文化类型遗址中有大量的彩陶出现,彩陶常常占整个陶器的20—50%,有的高达80%以上,这在整个中国彩陶文化中是独一无二的,代表了中国彩陶艺术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