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民买彩票为何没有做慈善的感觉?
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我国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累计销量已分别达到1万多亿元和7354亿元,筹集公益金量分别达到3100多亿元和2119亿元。根据规定,彩票公益金专项用于社会福利、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但彩票公益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情况信息过于笼统,公众无从监督,去向也扑朔迷离。(11月4日新华网)
“每当彩票奖池累积到几亿元后,就有一个人好像知道会中奖似的单注数十倍、上百倍投注,掏空奖池,然后蒙着面领奖”——彩民独中5.2亿元大奖之类消息迭出,让彩票公信力不断遭受质疑。这样的质疑,大多是由于过去造假事件留存的坏印象,加之巨额奖金获得者信息不公开导致。应该承认,在中奖者隐私与公众知情权之间,如何做到更好平衡,确实是一个难题。不能说保护个人隐私不重要,治本之方在于制度设计,而非简单地牺牲中奖者的隐私。
笔者认为,彩票发行存在一个“三无现象”:一无有效的独立监管,二无严谨的信息披露,三无完备的发行制衡。我们没有银监会、证监会那样的“彩监会”,仅靠财政部综合司下面的彩票处来监管彩票发行,基本聊胜于无。彩票是它卖,销售资金由它管,摇奖系统它设计,开奖画面它制作,资金使用它说了算……民政部门和体育部门几乎掌握了彩票的一切,监督缺乏、制衡阙如的背景下,彩票公益金信息公开笼统,也就不难理解。
事实上,彩票的中奖概率,决定了绝大多数彩民注定与大奖无缘。何谓彩票?彩票是国家以筹集社会福利资金为目的而发行的一种有价凭证。因此,绝大多数彩民买彩票,其实就是在做慈善。然而,很多彩民却是把彩票当成发大财的途径,梦想着能够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缺少对彩票公益性的认识——出现所谓“问题彩民”,有专家将原因归结为,彩票发行部门为增加销量,大肆宣传大奖信息,很少提及公益宣传。
可是,拿什么来宣传彩票的公益性呢?彩票公益金细致到每块钱的透明支出,就是最好的公益宣传。彩民买彩票之所以没有做慈善的感觉,就因为谁也不知道彩票如何用于公益,彩民唯一能够看到的,只是一个又一个戴面具的人领走了大奖。如果说大奖得主信息涉及个人隐私难以完全公开,那么,作为彩票发行目的的彩票公益金,怎么能够同样一笔糊涂账?彩票公益金使用不公开,损害的不仅是公众的知情权,更是彩票发行的公信力,甚至合法性。
彩票既然是以慈善之名,就不能不遵慈善之规。慈善之规,第一条就是要透明公开。红会等慈善组织曾因透明不够备受指责,可相比之下,彩票公益金的问题无疑更要严重得多。正如每一笔善款的使用都应放在阳光下,每一笔彩票公益金的使用,同样必须接受彩民的监督。此外,彩票发行机构同样是慈善组织,法律明确规定慈善组织收取的管理费比例不超过10%,彩票发行费为何一直高达15%?
让公众清楚明白地看到买彩票的钱都去了哪里,彩民才能将买彩票和做慈善连接起来,而不是只有一夜暴富的念想——买彩票就是做慈善,中大奖只是一个意外,明乎此,才会少些无端的猜忌多些理性的看待,少些暴富的奢望多些理智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