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等八种甘肃道地药材质量标准研究为陇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1.04.2017  19:29

甘肃是我国中藏药资源大省,是国内当归、党参、大黄、甘草、黄芪、柴胡、板蓝根和半夏药材的主产区,种植历史悠久、种植规模居全国之首。由于受自然条件和技术等原因的影响,各地生产的药材品质差异较大,误种、劣质、农残超标等质量问题突出,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系统的分析测试与安全评价性研究,提升地方习用药材质量,保障用药安全,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显得尤为迫切。

近年来,甘肃省科技厅依托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开展“当归等八种甘肃道地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整合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大学和省内知名药企,研究制订了当归、党参、大黄、甘草、黄芪、柴胡、板蓝根和半夏等八种道地药材的标准体系,为全省药材的生产、加工、使用、流通以及外贸出口等的检验与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使甘肃当归等八种主要药材的检验与监测有了统一标准,使全省种植药材的质量考察、品质评价有了技术依据,保障了标准化种植户的利益,引导和促进全省药农开展规范化标准化种植。

这项药材标准研究取得很大的突破,建立了测定64种有机氯、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类农残的气-质联用分析方法,对当归等八种甘肃道地药材的安全性进行测试和评价,是具有专属性强、灵敏高的药材农残检测技术;选择的指标已远远超出商务部的绿色行业标准,也超过欧盟、日本、韩国和香港等国家、地区有关相应的指标,形成技术突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这项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一是完成了评价体系的创新,研究建立了多元化的质量评价体系,选择多种化学指标、分析方法和必要的药理实验或临床指标,对中药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引入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技术,评价质量科学更趋合理;二是完成了质量标准的创新,制订当归等八种甘肃道地药材质量标准,凸显了现代中药质量标准体系的优质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水平,突出了安全性指标,保障了道地药材的优质性;三是完成与制定了具有中药特色、反映道地特性的质量标准,突破制约中药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四是首次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了甘肃药材质量的地域差别,完成了当归等八种道地药材质量综合评价。从分析的结果来看,化学识别模式评价既能够很好的反映中药质量整体状况,能够得出综合的质量优劣程度,与传统的道地评价相比,但更能反映出“道地优质药材”的具有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概念。

当归等八种甘肃道地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制订,既能服务药品监管需求,又可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还为甘肃科研院所、制药企业和医疗单位产品研发和创新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同时,还能促进甘肃中药资源开发,提高药农经济收入,加大“精准扶贫”力度;更值得肯定的是,有利于推动甘肃新药研发和制剂的产业化,提升甘肃中药产业竞争力,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

该项研究经济社会效益突出,对中药材产业发展产生良好的技术支撑,对于今后建立高起点、高水平和更国际化的中药材标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中医药走向世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研发成果获得了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