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民歌
张掖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数千年来又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因而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民歌即为其中重要的一种民间文化形式。
历史上有史料可查的,西汉时河西一带匈奴民歌相当丰富,因年代久远,均已失传,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却留传下来:“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这是匈奴被西汉名将霍去病逐出河西后留下的一曲悲歌,成为匈奴民族痛失家园的千古绝唱。
历代民歌,多为民间口头上代代相传,很少有文字记载。在流传过程中,又经民间艺人不断加工完善,形成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口头艺术形式,千百年流传下来,成为民间长久保留的民歌珍品。
民歌的内容,多为反映男女爱情、生活情趣、风土民情、寓言故事以及劳动人民生活苦难等方面。反映男女美好爱情的有《花五月》、《送情哥》、《黄姑娘》、《五哥放羊》等;反映生活情趣的有《纺棉花》、《卖水饺》、《闹王哥》、《姐儿逛街》等;风土民情方面的有《十二月花》、《拉骆驼》、《珍珠倒卷帘》等;寓言童话故事有《小老鼠告状》、《白莺鸽吊孝》等;反映劳动人民苦难的有《打庄墙》、《熬长工》、《穷人多》、《沙娃上工》等。这些民歌采用民间口语,十分形象生动,朗朗上口,妙趣横生,例如《穷人多》:“盖了一间房呀,麻雀搭了窝,雀娃子来踩蛋呀,又把那樑踏折,天下的穷人多啊,哪一个就像我!娶了个瞎老婆呀,瞎的个摸不着,生了一个娃呀,还是个没胳膊,天下的穷人多啊,哪一个就像我……”
张掖因是多民族聚居之地,民歌自然也带有多民族特点。例如回族的花儿,平山湖乡蒙古族的情歌、敬酒歌、叙事歌等,流传至今的《成吉思汗的骏马》即为典型的蒙古族叙事民歌。
1937年红西路军来到张掖时,革命民歌广为流传,最有名的是《打马家》、《劝告马家兵》等。
新中国成立后,翻身做主人的劳动人民满腔热情地唱起“翻身民歌”:“黑河水,清又清,农村风光一片新。共产党领导反封建,穷苦农民做主人。”“穷人今天要翻身,大家齐心团结紧。地主威风扫除尽,人民翻身做主人。”
1958年大跃进时,受极左思潮影响,民间大搞“赛诗会”,出现了“大跃进民歌”,张掖曾编印《跃进山歌》等民歌集。
新时期以来,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尤其是每到传统的春节文化活动时,广大农村闹社火,民歌在社火表演中广为传唱,发挥了极大作用。
上世纪80年代初,张掖县文化馆抽调工作人员组成搜集民歌小组,深入四乡农村搜集民间小曲小调,搜集到民歌近百首,编印了《张掖民歌集》。2007年,甘州区大满乡李家城村民间艺术家李建成出于对民间音乐的爱好,花费多年功夫,搜集整理流传于张掖民间的民歌小曲,自费编印出版了《张掖民间小调精选》一书,继而又出版了光碟《甘州小曲子》,为保存继承民间音乐遗产做出了有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