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河西 开放办学 借力借势 转型提升——河西学院“十二五”发展之路

10.11.2015  12:17

  刘仁义

  河西学院是从兰州至乌鲁木齐近2000公里范围内唯一的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服务区域坐拥张掖、敦煌、武威三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毗邻青海、新疆、内蒙古、宁夏四个少数民族省区,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在中国高等教育的战略布局中具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对甘肃河西走廊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对辐射带动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十二五”期间,河西学院遵循地方性、应用型大学建设发展规律,立足河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自然人文资源办学育人,用心、用力、用情谋划和推进学校发展,用足、用够、用好学校发展的每一次机遇和每一份资源。走出了一条扎根河西、开放办学,通过借力、借势,促进学校转型、提升的特色发展之路。

  借合格评估之力全面推进学校的转型发展

  学校抢抓迎评契机,发现自己,发现主题,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准确定位学校的发展使命与目标。固本强基,不断巩固和提升学校的传统办学特色和优势;转型发展,大力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体系。学校在文史艺术和农生化等传统学科领域的优势和特色得到进一步彰显,师范、农业和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已建成与学校办学传统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以“师、农、医”三大民生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为特色和主体,“教师教育、生态农业、医疗卫生、应用文理、工程技术”5大学科专业群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取得了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国家级特色专业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成果,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和谐校园、美丽校园、数字校园”建设取得突出成绩,2012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评估促使学校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条件和师生精神面貌等方面发生深刻变化,学校被誉为甘肃最美的大学校园。

  借复旦大学对口支援之力全面促进学校内涵提升

  2012年6月,复旦大学与河西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2年10月,在河西学院的积极推动下,甘肃省政府与复旦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两校合作成为省校合作的重要内容。2013年6月教育部正式批复复旦大学对口支援河西学院,河西学院正式进入国家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成为国家实施这一计划以来,甘肃高校获得对口支援学校层次最高的高校。

  学校抢抓复旦大学对口支援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在用足、用够、用好对口支援各项政策的同时,立足学校自身发展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不断把对口支援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大密度、高水平”的对口支援工作格局,实现了全面促进学校提升发展和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创造了“对口支援学校+”的对口支援新模式。对口支援工作多次受到教育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对口支援3年多来,复旦大学先后有9名校领导,300多名专家、学者和干部来河西学院传经送宝,开展工作指导和学术交流。对口支援工作涉及博士支教、干部挂职、图书资料捐赠、课程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合作成立研究机构、合作开展学术考察和举办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议、服务和支持当地文化卫生教育事业发展等以及两校各部门、各院系和各相关学者之间的对口支援与指导交流等。

  河西学院有400多名师生先后以各种形式赴复旦大学进修学习,其中教师进修访学126人,攻读博士学位和博士后教师25人,中层干部挂职23人,集中培训干部105人。学校的教师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明显加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办学声誉日益提升。

  为服务甘肃民生事业,支援河西学院发展医学本科教育,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制定出台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支援河西学院发展医学本科教育”的五条措施和河西学院医学师资教学能力提升“一对一”带教帮扶五年规划。签署了对口支援河西学院医学发展协议,帮助一次性申报获批4个医学本科专业。首届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线上招生报考率达到1∶5,录取分数高于二本线21分。医学院首批12名一年级任课教师和复旦同课程任课教师实现“一对一”结对帮扶培训。在复旦大学的对口支援和帮助下,医学教育实现跨越发展和良好起步。受招生政策和我校医学学科发展的带动和影响,2015年学校第一次实现本科招生全在二本线以上完成任务。

  河西学院人在向复旦学习的过程中,从细微处着眼,从一点一滴做起,逐步养成了务实、进取、敬业、奉献的学术精神和工作作风,学校面貌正在发生着深刻而全面的变化。

  借外聘院士和教授之力引领学校提升发展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河西学院形成了开门办学、开放发展的办学特色,与李灿、杨玉良、李玉等著名科学家以及贾植芳、陈思和、李辉、纳日碧力戈等知名学者结下不解之缘,与国内外一些知名大学建立了广泛的协作关系。

  “十二五”期间,学校不断巩固和发展这一优良办学传统,着力用足、用够、用好这些战略资源,实质性地发挥其在引领学校改革发展,促进学校转型提升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学校设有钱学森沙产业实验室,钱学森沙产业奖学金班和钱学森纪念馆。其中钱学森纪念馆已成为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成员。这些宝贵的阵地,已成为宣传研究实践钱学森沙产业理论的基地和沙产业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基地,成为河西学院农业研究、技术推广和农科人才培养的亮点和特色。

  中科院院士李灿担任河西学院名誉院长。中科院院士杨玉良担任河西学院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兼职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原校长李玉担任甘肃省食用菌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学校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开放办学,借力发展的办学理念,根据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科研重点建设的需要,先后聘任复旦大学、中科院、兰州大学等省内外高校10多位教授专家,担任学校二级学院院长和科研平台的学术负责人,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教学科研重点建设。

  学校还与天津师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和陕西师大等大学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

  河西学院人在与李灿、杨玉良和李玉及一批批复旦学者干部的交流中领略到了大师精神与大家风范。他们不仅是河西学院的靓丽名片,更是河西学院的良师益友,是促进学校提升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和重要战略资源。在他们的引领和指导下,我们更加清晰和明确了学校的发展战略与目标,走上了一条更加务实稳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借地方政府之力创造学校发展良好的外部环境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学校发展的需求,学校发展面貌的显著变化和主动服务地方意识的增强,复旦大学的对口支援和由此带来的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地方能力的显著提升,极大地增强和提振了地方政府支持学校发展的信心与决心,赢得了地方政府对学校发展的鼎力支持。

  河西学院抢抓这一机遇,主动融入地方、服务地方,充分利用地方政府资源,不断调动和发挥地方政府重视和发展学校的积极性,为学校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张掖市委、市政府把河西学院的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视作地方发展独有的后发优势和重要的战略资源。积极实施区域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大力推动并顺利实现原张掖医专、张掖市人民医院和河西学院“两所大学、一个高水平三甲综合医院”的实质性合并。这是甘肃省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次力度最大的教育资源整合。

  新的河西学院,已成为一所在校学生达2万余名,教职工2500余名,拥有12个学科门类,50个本科专业,14个医学本专科专业,一个直属三甲医院,校园占地面积和实验教学用地4000余亩的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本科院校。

  校地双方自觉强化“互为名片”意识,河西学院把张掖作为学校的一张名片,主动宣传,主动融入,主动服务;张掖把河西学院作为城市的一张名片,主动依靠,大力支持。地方政府在学校发展用地划拨、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都给予学校实质性的支持和帮助。校地签署实质性合作共建协议、形成实质性省市共建关系。这些重大举措,显著地增强了河西学院服务河西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为创建河西大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借区位优势出特色成果

  河西走廊独特丰厚的自然人文资源,和其发展对国家发展具有的重要战略意义,不仅为河西学院学者提供了挖掘不尽的教学科研宝藏,也深深地吸引了国内外大量著名专家学者的目光。河西学院充分利用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等战略机遇,切实加强特色专业、特色课程、特色科研平台和项目建设。致力做好河西文章,主动服务区域发展,坚定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之路。实现了“区域特色产业(资源)——学校优势专业(课程)——科研创新团队和平台——引领帮扶院校和专家——成果推广基地和学生就业创业发展基地”等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产业、专业、学科、基地”一体化建设之路。

  学校先后独立或联合复旦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院校申报建成河西走廊特色资源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食用菌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河西生态与绿洲农业研究院、河西走廊民族民俗文化研究中心、河西史地与文化研究中心以及复旦——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协同发展研究院和博士后基地、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河西调研基地、陕师大——河西学院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河西走廊智库等20多个省级以上地方研究特色平台,在科研平台和项目建设上取得了领先的成绩。此外,我校文学院与复旦大学中文系、图书馆联合成立贾植芳研究中心和贾植芳讲堂。以此为依托,打造河西学院图书馆馆藏和文学院育人的三大特色。即,地方历史文献研究、贾植芳研究与非虚构文学。与复旦大学、陕师大、新疆师大、青海大学、宁夏大学协作进行河西走廊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研究。联合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协同开展河西研究,产出了一大批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科研成果和地方研究专家。

  借区位优势用八方人才

  近年来河西走廊,特别是张掖多姿多彩的自然人文资源,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专家,学校抢抓这一机遇,采取各种形式宣传推介河西,特别是张掖的旅游文化资源,联合国内外学术机构在张掖举办高端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学校讲学,充分利用这些外部优质智力资源提升和发展自己,收到显著效果。

  近五年来学校先后邀请到29位院士到学校讲学指导学校发展,邀请到美国耶鲁大学等国内外几十所高校数百名学者专家前来学校进行学术和工作交流,为暑期小学期开课。学校发展不仅借复旦之势,也重视借全国和国外之势。学校的学术交流空前活跃,学术影响力显著提升。

  借区位优势大力推进向西发展

  作为一所内地距新疆最近的大学,河西学院近年来积极推进“借东之势、向西发展”战略,主动服务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自2009年以来,在新疆塔城、阿勒泰地区8县市150多所中小学校建立师范生实习、就业基地;5年共计5319名大学生参加实习支教工作。近5年来有2500多人通过招聘、报考特岗等渠道分别在新疆30多家企事业单位就业,大多数学生已经成长为单位骨干,其中2015年可实现新疆就业创业千人计划,李灿院士评价这个数据非常重要。

  河西学院正处在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区域、一个大有作为的时代和大有作为的内外部发展环境。

  “十三五”期间,河西学院将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为中心,突出内涵发展,着力在提高学生发展和学科发展质量与水平上狠下功夫;突出创新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方式,进一步加大开放办学、借力发展的力度,不断增强办学活力和动力;突出特色发展,致力做好河西文章,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主动对接,积极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服务地方中不断凝练办学优势和特色,努力发现、研究和解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培养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应用型人才,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河西大学、丝路名校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河西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