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西峰区扶贫攻坚工作纪实
原标题:乘势破“瓶颈”聚力拔“穷根”
——西峰区扶贫攻坚工作纪实
早春的西峰,处处孕育着春天的希望。在各个村落,村民们忙得热火朝天:有的忙着进行顶凌覆膜,有的正在给果树追肥,有的和城里来的“亲戚”围坐在田间地头,盘算着今年的春耕播种……习近平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召开后,“扶贫”成了西峰区干部群众口中的关键词,如何真正让贫困户脱贫,成了全区干部职工心心念念的重点问题。
“我们要从全区实际出发,找准贯彻落实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努力提高贫困片带发展水平。我们对全区人民的庄严承诺,今年要实现稳定脱贫,2018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市委常委、西峰区委书记章志兼说。
强基础:改善农村条件
在显胜乡毛寺村,24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住进了青砖白墙的村民新居。村民毛社峰一边收拾自家的新院落,一边对记者说:“多亏了区上的扶贫政策好,我才能从以前河对岸的旧庄院搬到这里。”
在西峰,为改善贫困户生活条件而建造的村民新居比比皆是,有的从远郊组搬到了村部周围,有的从村上搬到了乡镇,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群众致富的信心也更足了。毛寺村村主任毛锦社告诉记者:“在区上各种政策的帮扶下,村里变样了,不仅新建了度假村和瓜菜大棚,还要铺上水泥路,村民们都高兴得很!”被毛寺村村民津津乐道的新生活,正在西峰区的26个贫困村中逐步实现。
今年,西峰区将扎实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道路硬化建设上,全力打通断头路、联通乡村路、开通产业路,高标准、高质量完成230公里的农村公路修建任务,确保自然村通畅率达到80%以上,建制村通畅率达到100%。在贫困村饮水安全建设上,确保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00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00亩。在农电网升级改造上,新建线路163公里,扩大户表改造范围,完成户表改造12506户,确保年内动力电覆盖率达到90%以上。在农村危房改造上,确保完成500户危窑危房改造任务。在易地扶贫搬迁上,重点做好董志、什社两个乡镇的扶贫搬迁工程,加快罗杭、文安居民点的项目启动建设工作,确保239户群众全部搬迁到位。
兴产业:培育富民产业
“多亏了这些蔬菜大棚,我家的日子才有了奔头。”提起富民产业,肖金镇纸坊村村民赵亚峰告诉记者,他因孩子患有小儿麻痹症,不能外出,靠土地一年连1万元都挣不上。“前几年,邻居们打工都挣了钱,我都羡慕死了。”2011年,在区扶贫办和帮联干部的帮助下,村上建起800座蔬菜大棚,赵亚峰试着承包了15座,一连几年,每座大棚的收入都达到2000多元。
而在什社乡新庄村,村民们引以为傲的黄毛谷产业和养殖业也一度因缺乏资金而面临困境。2013年,新庄村被确定为金融支持产业扶贫试点样板村,投放贷款用于支持农户发展产业。村民罗文祥就是享受贷款的人员之一。村上的金融贷款到位后,他如愿以偿贷到了2万元,“我又买了13只羊,还买了种子、化肥和谷子。”罗文祥说。
西峰区把产业发展作为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力抓手,在融资服务、科技服务、市场开拓等方面发挥作用。今年,区上全面推进产业扶贫,继续壮大“果、菜、畜、林”四大主导产业。进一步扩大果产业优势,全年新栽果树1.5万亩以上;继续巩固完善肖金设施蔬菜基地、三川设施瓜菜基地生产规模和效益,逐步加大彭原乡鄢旗坳循环农业示范区示范力度,全区设施瓜菜面积较上年增加1600亩,瓜菜总面积稳定在16.26万亩;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畜产品精深加工,新建规模养殖小区(场)33个,全面带动增加群众收入,确保年内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提高20%。
重民生:加强公共服务
在后官寨镇马集村副支书周继鹏的记忆中,曾经最让全村人头疼的是娃娃的上学问题。“以前没有幼儿园,村民只好把孩子送到邻村上学,校车接送费用高,自己接送路又远,根本不方便。”2014年8月,在西峰区扶贫攻坚工作的推动下,马集村建了公立幼儿园,不仅为村里办了好事,也为附近村庄的孩子提供了方便。村民们向往已久的便民服务大厅,也在马集村民们的雀跃声中开门办事。“村民们对这些好事都赞不绝口,等今年把村里唯一的石子路硬化了,我们村的柏油路就100%全覆盖了。”周继鹏高兴地说。
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向贫困村倾斜,让农村人和城里人享有一样的公共服务,成了西峰区各级领导干部在扶贫攻坚工作上达成的一个共识。
今年,西峰区继续全面提升贫困村的公共服务,下大气力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部门大力实施“全面改薄”项目,统筹发展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卫生部门加大医疗救助力度,确保村级标准化卫生所覆盖率达到60%以上;文广部门加快贫困村文化广场、标准文化室、农家书屋建设;人社部门健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确保参保率达到98%。(记者 张文智 通讯员 张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