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燃“扶贫火”炒“致富菜
原标题:燃“扶贫火”炒“致富菜
中国甘肃网8月24日讯 据庆阳网报道 (记者 李政寰 通讯员 郑芳芳)导读:离开校园十多年的50位农民如今又一次成为学生,这次他们学习不是为了应考,而是为了自己的二次创业。8月13日,记者来到环县特色小吃制作经营培训班,培训班的50位学员早已洗好羊肉,备好所需食材,等待环县宾馆厨师长廉玉宁讲授“环县清炖羊肉”的制作方法。环县在庆阳革命老区扶贫攻坚战中,通过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大项目,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环县又针对肉羊产业、小杂粮产业、劳务产业,通过职业技术教育,开设特色小吃制作经营培训班10期,共培训500人,以授之以“渔”的方式,“精细化”培训贫困家庭的青壮年劳力,让环县特色小吃和羊羔肉走出去的同时,进一步延长了小杂粮种植和肉羊养殖的产业链。
让环县特色小吃“走得更远”
在南京打工的环县八珠乡杏树沟村村民李晓彤,一个月前在家中并没有急事的情况下急匆匆地赶了回来,让家里人感到很纳闷,一问之下才知道她是回来参加环县职专举办的第四期环县特色小吃制作经营培训班。
“几个月前我就给乡上申请要参加培训班,前几期没有轮到我,现在第四期终于轮上了,我一定不会放过这次机会。”李晓彤告诉记者,她在北京、上海等地都当过餐馆服务员,有一次,餐馆经理品尝了她从家中带去了燕面柔柔和荞麦圈圈,一直赞不绝口,至今念念不忘。同时,她觉得大城市的人越来越注重绿色健康的饮食,很多特色小吃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培训结束后,她想在南京开一家环县特色小吃店,把环县的特色小吃带到南京。
和李晓彤有同样的还有44岁的甜水镇甜水村村民温太平,他从事餐饮行业20多年了,先后在兰州、上海等地的餐馆做大厨。多年在外谋生的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了“做原汁原味的地方小吃”更有市场。“小杂粮在外地特别受欢迎,很多人都视其为补品,老家的特色小吃这么多,我们应该带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温太平告诉记者,培训结束后他也打算自己开店做小吃,让环县的特色小吃特别是羊羔肉“走出去”。
为期40天的免费培训让李晓彤等50名学员学到了燕面柔柔、麻麸包子、荞面搅团和“十样景”席等20种环县特色小吃,还有十多种环县特色羊肉的制作方法。培训结束后,学员要是开办环县小吃店,还能凭营业执照获得3万至5万元的贴息贷款,纳税多少就贴息多少。开店满两年后,经营良好者还能再获得5万元奖励。
“在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参训人员的创业开店,可以让环县特色小吃和羊羔肉走出深山,被更多人所了解和喜爱。还能不断地提高环县特色小吃店的经营档次和品牌形象,创造更大的价值。”环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胡茂林告诉记者,参训合格人员开办小吃店要按照统一门头、统一碗筷、统一服装、统一桌椅、统一供料(羊肉、荞面等部分主要食材供货渠道统一)“五统一”的要求进行布设和配置店面。经营者本人申请加入“环县小吃协会”的,经县工商局考核批准后,还可以使用注册的统一标识。
“同时,为了保证各加盟店的质量和品牌形象,在以后的经营中,县肉羊产业管理办公室会对从事环县小吃经营的所有加盟店定期进行考核。”胡茂林说,现在,环县的特色小吃在兰州、西安、广州、西峰等地开了分店,环县的特色小吃已走向了全国各地。
培训一人全家脱贫
曲子镇孟家湾村村民任娟娟是环县特色小吃培训班的“创业第一人”,作为第一期学员的她,凭借5万元的贴息贷款,已经在环县中街开了一家环县羊羔肉连锁店。开业两个多月,生意逐渐红火了起来,随后她又聘请了两位亲戚当厨师,目前每月都有上万元的收入。
“以前我从未涉及过餐饮行业,一次偶然的机会自己参加了特色小吃培训班,通过培训自己逐渐喜欢上了餐饮。在培训班学习的技能对我的创业有很大的帮助,现在餐馆有面食、特色小吃、炒菜共40多种,其中特色羊肉就要14种。”任娟娟说,开业之前政府对餐馆进行了简单的室内和门头装潢,还发放了统一的服装,仅这几项就节省了几万元资金。同时,在开店的过程中,还经常有培训班的老师过来指导,其他学员也会前来咨询一些培训与创业的问题。
“假如受训后的500人开设500个餐馆,1个餐馆有20个打工者,那样将解决1万人就业。”胡茂林认为,培养1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开设餐馆,将带动家中其他的亲戚就业,这样一来相当于一人受训全家脱贫。
“环县的羊羔肉很有名,要让它走出去,成为‘摇钱树’。”环县人社局副局长马卫华说,这样的培训,真正可以起到“授之以渔”的作用,教给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方法,比单纯给钱给物更有效。
在环县职专办公室的桌上,记者看到整整齐齐的摆放着学员的各种材料,体检表、签到表、就业失业登记编号……“报名时,各乡镇(社区)组织专门人员入户摸底排查,优先考虑贫困户和计生‘两户’,真正做到扶持培训对象精准。”胡茂林说,环县特色小吃培训班以“一人持证上岗,全家脱贫致富”为目标,将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创业者,真正帮助农民实现“靠技术吃饭,用手艺致富”,并带动更多城乡劳动力特别是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致富。
据特色小吃培训班班主任肖俊珊介绍,在毕业的三期学员中,已就业30余人,其中1名学员在环县创业成功。
延长传统产业发展链条
从事餐饮行业22年的廉玉宁是环县宾馆的厨师长,他被环县职专聘请来为学员教授清炖羊肉、干煸羊肉、蒸羊肉和手抓羊肉的制作。每期任课四天,从第一期开始一直坚持到现在。“今天为学员讲授的是清炖羊肉的制作,仅教授这一道菜就需要一只羊,在整个培训的过程中学员的积极性很高,不懂就问。”廉玉宁说,环县是一个养羊大县,也是一个羊肉消费大县,仅环县宾馆一天就需3、4只羊,而其他生意好的羊肉馆需求量更是惊人,一个店一年可卖掉2000多只羊。
山城乡王山口子村村民崔改玲很喜欢做饭,2012年她在山城乡街道开了一家小餐馆,一直营业至今。“好不容易得到了这次机会,一定要来学习一下。环县特色小吃好吃又实惠,即使在农村也有很大的市场。”崔改玲说,她的小餐馆每天会卖出几十碗荞面和凉皮,生意好时一周要用好几袋小杂粮。
“以受训的500人为例,他们开设的500家餐馆每天可消耗上千只肉羊,上万斤杂粮。”胡茂林说,环县特色小吃班的举办不仅能带动受训人员家庭的脱贫致富,还能同时带动环县肉羊、小杂粮的养殖、生产、加工、运输等相关产业。
胡茂林介绍,环县羊羔肉肥而不腻、鲜香可口,在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2013年以来,环县全面推广肉羊产业“双百双万”工程,从棚圈建设、饲草配方、人员培训等多方面下工夫,全面扩展壮大环县肉羊产业,目前全县羊存栏已达150多万只。此次举办特色小吃培训班是打造现代种植业畜牧业全产业链、全循环链、全价值链的有益探索,让环县小杂粮和羊肉有更大的升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