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强力推进固沟保塬工程 建设生态文明新庆阳

28.08.2014  13:26

    庆阳市环县刘阳洼流域位于曲子镇西部,20年前,世界银行贷款水保项目在此实施。经过8年的强化治理,新修梯田102.19公顷,人工造林388.61公顷,退耕种草38.2公顷,营建果园31.3公顷,建成治沟骨干工程1座,淤地面积5公顷,打水窖24眼,治理程度达到41.5%,植被覆盖率由基期的4.3%提高到63.8%,农村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初步形成一个种、养、加结合,农、林、牧、副、渔并举的发展模式,流域年净减输沙量5.74万吨。

    刘阳洼流域治理只是庆阳水土保持的一个点。通过梯田建设、小流域试点、黄土高原水保世行贷款项目、中央国债水土保持项目、英国赠款中国小流域治理管理等10多个国内外大中小型水保项目的实施,全市水土保持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统计表明,至2013年底,庆阳市仍有13247.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未得到治理,如果按目前年治理400平方公里的进度估算还需33年,需年投资3.2个亿。

    建设一个山川秀美生态文明新庆阳,因沟保塬是一个重要抓手。而面对如此广阔的治理面积,这项工程必将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生态“革命”。

    以固沟保塬为抓手生态治理再发力

    固沟保塬生态工程,就是根据塬区的地形地貌特征、水土流失规律、土地利用及农业生产布局等情况综合分析,建成塬面、塬坡及沟道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防治区,使之形成自上而下层层设防、节节拦蓄的立体防治体系。在具体措施上坚持工程、生物和水保耕作措施相结合,不同区域各有侧重的原则对位配置,形成点、线、面结合,片、网、带配套的综合防治体系。目前,我市委托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编制的《董志塬区固沟保塬综合规划》也上报国家发改委。逐渐完善的工作机构和服务体系,以及健全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为固沟保塬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道防线固沟保塬

    为了控制塬面侵蚀和萎缩,根据黄土塬侵蚀治理的成熟经验,迫切需要在董志塬区全面构建“塬面径流调控、坡面生态治理、沟道水沙集蓄”三道防线。据市水保局局长闫焕智介绍,塬面径流调控主要包括,在塬边梯田建设基础上,分区修建涝池、蓄水坑塘及大型引水集蓄利用工程;塬边、沟头、崾岘布设沟头防护工程等,拦截塬面径流。坡面生态治理主要包括,缓坡耕地修建水平梯田,种植果林,大于25度的陡坡耕地退耕还林,发展舍饲养畜;荒草地修建水平阶、水平沟、鱼鳞沟,种植水保林;现状幼林及疏林地实施生态修复,通过上述措施拦蓄来自于坡面的径流。沟道水沙集蓄主要包括,在支毛沟修建柳谷坊,沟滩营造防冲林、苇地,支沟口及干沟。因地制宜修建骨干坝、淤地坝、拱水坝拦泥固沟,抬高侵蚀基点,稳定沟坡,防止崩塌、滑塌、泻溜和沟床下切,制止沟岸扩张,达到拦蓄径流泥沙、淤地造田、涵养水源的目的。

    固沟保塬任重道远

    目前,庆阳市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覆盖率仅为25.26%;水土流失严重,流域内年输沙量达2.14亿吨,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每平方公里6188吨,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4%;背部荒漠化趋势加剧,腾格里沙漠已蔓延至环县北部;干旱缺水问题突出,全市年均降雨量只有200—500毫米,人均水资源总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固沟保塬既要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力争在近十年间使塬面萎缩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改观;又要着眼长远,统筹近二十年期间的生态建设与保护任务,力争从根本上解决董志塬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问题。到2020年,董志塬区塬面萎缩得到基本控制,水土流失得到一定治理,基本形成径流调控和集蓄利用工程体系,有效减少入沟径流量和沟道泥沙量;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基本建成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有效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庆阳市林业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