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泾川县推广青贮技术 “秆”尽“钱”来

25.09.2014  12:58

  原标题:“秆”尽“钱”来

  记者 胡珮珮

  “没推广青贮技术前,玉米秆都成了我们的‘心病’,满地都是,没办法处理。现在好了,养牛场办起来了,废物变成‘宝贝’了。”泾川县太平乡四郎殿村的养牛大户苏祥林说。

  眼看着养殖业能赚钱,去年,苏祥林也投资147.6万元建起了养牛场,养了90多头牛。“现在太平乡一共有10个养牛场,玉米秆还是比较紧缺,动手迟就买不上了。从玉米还没成熟,就得跑着联系农户。一亩玉米秸秆90块钱,我订了350亩。”由于玉米秸秆粗脂肪含量和含糖量都很高,营养价值高出其他草料近15%,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是很好的青贮饲料和高能饲料,如今成为养牛场增收的重要法宝。

  “收完玉米,房前屋后到处堆的玉米秆,大多数当柴火烧了。现在要烧就等于是把钱烧了。我家8亩玉米秆一亩95块钱订出去的,卖了760块钱。”四郎殿村农民刘添财高兴地说。

  以前玉米秸秆没出路,要么堆在家里烧炕,要么焚烧做底肥,耗费人力不说,还污染环境。泾川县大力推广饲草青贮技术,青贮的玉米秸秆成了牛羊的“绿色面包”,玉米秸秆转身变成了增加群众收入的“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