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侧记

11.06.2014  16:12

  原标题:平凉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走访

  记者 姜慧仁 丁小凤 文/图

  房子,是人类居住、从事社会活动或供其他用途的建筑物,是关乎一个人能否幸福生活的最基本问题。因此,人们常说安居乐业,有了房子才能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古往今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是人们一直渴望实现的美好梦想。如今,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全市住房与建设系统的努力下,这一梦想才真正逐步变为现实。

   3万多户居民安居梦想成真

  5月28日下午4时,在民馨家园D区廉租楼2号楼4单元4楼李大爷家,记者看到,装修漂亮的新房干净整洁,李大爷说:“我今年81岁了,原来住在西郊二天门市榨油厂的平房,去年才搬到这楼上来,我们能住上这样的好房子真的很高兴。”

  李大爷家有50多平方米,由于设计合理,布置得当,房间面积虽说不大,但显得宽敞,

  市民的住房状况是最能直接、真实地反映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新中国成立初,我市城镇居民的住房是通过福利分配制度来解决,人均住房面积只有4.2平方米。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大力推进住房市场化、商品房进程,住房水平迅速提升。到2007年,全市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0平方米,住房成套率达到85%。

  但是,我市还有相当一部分城镇低收入家庭没有能力改善住房条件,住房与建设局的资料显示,2007年全市人均住房面积在13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困难家庭就有12164户,住房差距日益成为最大的社会差距。

  2007年8月7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树起了住房保障工作的里程碑。响应中央号召,实现民有所居,由此成为平凉市、县(区)两级政府倾心竭力的重点工程和民生工程。

  据市住建局统计,2008年至2013年,全市共建设保障性住房31268套222万平方米,其中,廉租房12949套,公租房5479套,经济适用房2668套,限价商品房3760套,棚户区改造安置房6412套,完成投资51亿元,争取国家和省上补助9.8亿元。2013年,全市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9949套,72.6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21亿元,争取国家和省上补助3.86亿元,再次掀起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高潮。

  市住房与建设局局长张晓宇介绍,经过六年的艰苦努力,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了令人欣慰的业绩。通过实物配租和发放租赁补贴解决了全市3万多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占城市家庭总户数的14.2%,保障房建设面积占同期新建商品房面积的30 %,共完成投资51亿元,建成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保障房小区28个,一方面增加了住房供应结构,平抑了市场房价,促进了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保障房建设还带动了建筑、建材、装饰、装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再者还促进了城市建设,优化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形象。

  “我今年76岁,老伴71岁。我们两个都是低保户,原来租房子住,现在房子二室一厅。这房子是女婿帮我们弄好的,听女婿说这房子里的地板、墙面、卧室门、厨房门等等之前都是已经弄好的,只要把家具搬进来就可以住了,真是方便。”住在民馨家园廉租房15号楼2单元103室的马大爷正在家里吃饭,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在民馨家园D区正在散步的夏大爷也高兴地说,新家在新修的1号楼3楼,有90多平方米,已经装修好了,之前住的是60多平方米的土木结构的老房子,与现在的居住条件真没法比。

  当一个个住房保障户住进环境优美、功能齐备、质量优良的保障房时,他们笑得是那样舒心,他们的感激是那样真诚。

   勇于担当才得广厦千万间

  市住房与建设局总工程师朱国勇介绍,从2008年开始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推动力度一年比一年大,2012年、2013年都是春节刚过,平凉中心城市建设动员大会就隆重召开,各县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市、区部门领导干部都参加了会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动员、部署,并把保障性住房建设列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严格要求。同时,还与县区政府一一签订了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责任书,确定了年度目标任务,推行了最严格的考核问责制度。

  每年三月春寒料峭,保障房工程就开始动工,到四月底,当年计划新建的所有工程全面开工,工期有保障,质量严要求。6年来,市、县区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把保障房工程当作“一把手”重点工程来抓,亲自决策部署,协调解决问题;分管领导深入实际,督查调度,实行了领导包抓项目责任制,强力推动工作落实。

  连续6年,发改、财政、土地、规划等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大力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建设部门作为保障房建设的实施者,从计划申报、规划设计、前期审批、资金筹措、土地供应与房屋征收、建筑施工、分配入住、管理服务等十几个环节一一抓起,攻坚克难,扎实推进,全面接受了国家、省、市审计部门严格的跟踪审计调查,确保建设任务顺利规范、保质保量的完成。

  泾河北路惠民花园公共租赁房建设工程质量项目总监、甘肃经纬建设监理咨询公司田禾说:“这4栋楼都是砂石地基,钢筋混泥土全框架结构,楼房抗震等级为7级。这个工程不仅有详细的勘查,还有专业的设计院设计,最后通过招标确定工程实施方,符合国家建设的标准。我们采取全方位,旁站式的监理方式,对每一道工序都要进行验收,让房子达到标准,用户住得放心。”

  越是沉重的担子,越需要勇于担当的肩膀。正因为怀着强烈的责任意识,倾注了最大的努力和付出,才将这项为民谋利的实事干好,好事干实。

   思路一变出路多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项责任重、投资大、困难多的硬任务。对于经济落后的地区而言,土地供应和资金投入是面临的两大难题,它不可能完全靠地方财政来解决。为此,必须创新思路,更新理念,走多元化、社会化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路子。

  张晓宇介绍,为了落实建设用地,我们想了好多办法。一是通过盘活国有土地,将通过国有企业改制腾出的建设用地和政府储备的其他建设用地进行盘活,优先划拨用于廉租房和公租房建设;二是征收集体土地,按计划征收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集体用地,优先划拨用于廉租房和公租房建设;三是拆迁整理土地,通过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整合、腾出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安置楼和其他保障房建设;四是配建解决用地,在商品房开发项目中通过配建10%的廉租房、公租房的方式,解决保障房用地问题;五是挖掘企业用地,将企业富余的自有土地盘活,建设保障房,增加房源供给。通过以上五种方式,全市累计为保障房建设供应土地1650亩。

  有了土地,还得想办法筹措资金进行建设。朱国勇说,为了筹措建设资金,市上多方努力,想方设法保障建设资金落实到位;向上争取,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补助资金,6年累计达9.8亿元;财政挤,市、县两级政府坚持利用财政资金推动保障房建设,坚持把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的净利润全部用于保障房建设,并且,还从财政预算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满足项目建设需要,全市6年累计达5亿元;同时,个人出一点,积极推行廉租房产权共有制度,向保障户出售部分共有产权,调动个人投资,既增加了保障户的个人资产,又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共计回笼建设资金4.4亿元;另外,还想办法让企业投一点,积极吸引企业投资,通过城投公司融资代建、工商企业利用自有土地自建、开发企业在商品房项目中配建、政府收购改建社会房源等多种方式,共让他们参与了210套廉租房和公租房建设,吸引企业和社会投资,还通过限价方式向中低收入家庭让利2万元。

  如今,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努力下,我市保障房建设成效明显,越来越多的低收入家庭实现了住房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