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崆峒吹响率先脱贫攻坚“集结号”

23.07.2015  19:19

   中国甘肃网7月23日讯 (记者 孟文平)“以前白送都没人种的土地,没想到竟然这么抢手!”签完土地流转协议的崆峒镇北岭村村民魏中军喜上眉梢。就在一个月前,崆峒镇引进平凉华信益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当地大力发展油用牡丹种植。魏中军有32亩耕地,人均超过了8亩。这次他共流转耕地11.2亩,每年有1792元的收入。通过连片开发和集中流转,昔日偏远山村的贫瘠土地就地升值。对魏中军来说,这无疑又增加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

  崆峒区是国家确定的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近年来,该区依托重大项目,加快推进“1236”扶贫攻坚和双联行动,全区农村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7.35万人减少到2014年的3.38万人,贫困面由22.5%下降到10.3%。然而,到2014年底,全区仍有105个贫困村3.38万贫困人口,他们大多像魏中军一样,居住在南部阴湿林缘区、北部干旱山塬区和少数民族乡村。因为自然条件严酷,基础设施落后,信息交通不便、是扶贫工作“最难啃的硬骨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的小康,尤其没贫困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区的小康。为了找出一条适合区情实际的精准扶贫路子,从今年5月份起,崆峒区组织乡镇、部门反复调研论证,摸清扶贫对象,制定意见方案。6月份,又组织63个区直单位以及乡村近千名干部进村入户,逐一调查核实,核准贫困对象底数,找准致贫原因,制定扶贫措施。经过长达2个多月反复修订,“2+20”精准扶贫实施意见和方案出台。“2”即《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省市进一步支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意见的实施意见》;“20”即水电路房、科教文卫、易地搬迁、产业培育、金融支撑、电商发展、人才支持等20个专项配套实施方案。聚焦“六个精准”,围绕2015年在全市率先实现基本脱贫、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大目标,大力实施富民产业培育、城乡互动发展、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提质、致富能力提升五大工程,建立落实识别、规划、责任、配置、联动、引领、监测、激励等八项机制,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真扶贫、扶真贫,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对崆峒区而言,87个贫困村和1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任务艰巨,刻不容缓。

  “年内建成行政村通畅工程308公里,实施村组道路砂化2472公里......”“2015年建成颉岭、四道沟等千头肉牛养殖小区13处,建成单列式养牛暖棚150座......”“年内集团将提供就业岗位600多个,优先考虑招聘联系的贫困村(户)子女……”7月10日,在全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大会上,交通局、峡门乡、新世纪集团等部门、乡镇、企业作出了郑重承诺。千招万招,落实是关键一招。为打赢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和整体战,32个单位签订了责任书,立下了“军令状”区上组建了由省、市、区三级联村单位选派411名干部组成的驻村帮扶工作队,与105个贫困村挂钩帮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年内建成17处人饮工程、解决14个贫困村4891人的饮水不达标问题;完成贫困户危旧房改造4630户,完成大寨柳沟等7个贫困的的土地整理、建成贫困村卫生室56个,文化室20个;按照“塬果川菜全区牛”的产业布局,新建改建标准化规模肉牛养殖场11个,在53个村贫困村薄礼基础母牛保护补贴,种植油用牡丹1800亩……精准扶贫的号角即已吹响,精准脱贫的“任务书、时间表、作战图”也随之绘就。扶贫建档立卡、驻村入户、技术培训……一场决战贫困决胜有期的攻坚战在崆峒大地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