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崆峒区“双联”助推新跨越
通讯员 王鸿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崆峒区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围绕落实“六大任务”、打造“三大工程”,倾力投入、真帮实扶,多措并举培育增收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兴办社会事业,形成了大规模、全覆盖、综合性、常态化的工作局面,取得了农民得实惠、干部受教育、作风有转变的阶段性成效。
突出富民产业培育,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各级帮联单位和广大帮联干部紧扣助农增收这个关键,结合贫困村发展实际和贫困户经济状况,帮助制定村级小康发展规划和贫困户脱贫致富计划,协调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和帮扶措施,引导扶持群众发展草畜、果菜等富民产业,促农增收效果十分明显。三年来,全区累计新建标准化规模肉牛养殖小区52个,发展5头以上养殖大户4780户、10头以上养殖大户3590户;新植果园7万亩、核桃6500亩,完成果园标准化管理4.5万亩,建成果园示范点33个,发展设施蔬菜1.67万亩;累计推广旱作农业88.36万亩;累计输转劳务26.3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9亿元。2014年贫困乡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70元,同比增长17.8%。全区累计减少贫困村61个,减少贫困人口4.76万人。
突出项目建设带动,贫困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行业特点和项目优势,紧盯路、水、房等瓶颈问题,全力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了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三年来,全区共实施重点农业项目164项,完成投资33亿元,累计建成新村建设示范点51个、旧村改造示范点48个,新建小康住宅4527户,改造危旧房6820户;实施扶贫开发整乡整村推进、片带开发项目21个,搬迁贫困户1694户1995人,完成“五改三建”937户;新修通村硬化路294.4公里,砂化道路476.3公里,拓宽村组道路692.7公里;农村安全饮水覆盖率和自来水入户率分别达到96%和92%,梯田化程度达到58.9%,农村沼气适宜区覆盖率达到22%。
突出惠民实事措办,民生保障基础进一步夯实。各级各部门始终把开展双联行动与保障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加大投入,精准发力,措办了一批民生实事,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看病难、养老难、贷款难等现实问题。三年来,全区累计新建村“两委”办公服务场所27处,新建、改建村级卫生室29个,硬化村民活动广场5.2万平方米,改造农资综合服务社43个,建成农村老年人互助幸福院、养老院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4处;捐赠图书8.7万余册,捐赠文体器材462套,开展义诊1.25万人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800多期,培训群众7万多人次。落实各类惠农资金45项4.52亿元,户均受益1184元。发放各类双联惠农贷款3.4亿元,受益人口2.48万人;全力保障群众基本生活,2.2万名贫困群众享受到农村低保。
突出实践载体创新,帮扶工作力量进一步凝聚。在巩固机关单位、干部帮扶成效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外引内联,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持续开展了“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委员助推双联”、“双联行动法律服务直通车”等帮扶活动,创新实施了“六进农家”和“六大行动”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活动内容,凝聚了帮扶力量。先后动员区内93家企业的292名企业管理人员与47个贫困村、310户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衔接争取兰州石化公司、天津佛教慈善功德基金会、甘肃玫琳凯公司等8家企业和公益组织,与贫困村建立帮扶机制,社会扶贫资金达到470万元。
突出干部作风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各级双联干部认真落实轮流驻村工作制度,深入基层一线、了解村情民情,倾听民声民意,在联系群众、帮助群众、服务群众中锤炼了作风、提升了能力。特别是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各级各部门依托双联载体,认真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宗旨要求,扎实推进听取意见、查摆问题、整改落实等各环节工作;各级党员干部主动深入联系户辅导宣讲、征求意见、谈心交心、化解矛盾,增进了与基层群众的感情。全区双联干部累计进村入户6.75万次,听取群众意见4567条,化解矛盾纠纷2320多件,解答政策疑问4100多件,帮办各类实事717件,解决群众急难问题176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