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

22.06.2016  16:55

    搬棚户、住新房,是老百姓的心声。十八大以来,国家加大了棚户区改造步伐,平凉中心城区强力推进棚户区改造,积极争取国家棚改扶持资金,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越来越多的住房困难群众实现“住有所居”的愿望。

    6月13日,记者来到新民北路棚户区改造东片区。这里曾给记者脑海中留下的印象是:房屋逼仄低矮,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臭气熏天,居民行路难、如厕难。回汉杂居,居民构成复杂,特殊困难人群集中,没有暖气、没有燃气、没有上下水,平均300多人共用一个旱厕。

    新民北路片区是棚户区改造项目中最大的片区。该片区东起纸坊沟,西至广成路,南起崆峒大道,北至泾河大道,总占地面积1173亩,总投资32.5亿元。由于低收入群体多、居住密度大、户籍关系复杂等诸多原因,新民北路棚户区改造,一时成了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最难啃的“硬骨头”。

    那么,如何在最短时间啃掉“硬骨头”呢?

    “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实现居民的安居梦。”崆峒区委副书记、区长赵小琳下定决心:“困难多,压力大,这正是考验我们的关键时刻。

    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新民北路征收组两年间抽调了市、区83个单位的152名干部参与了此次征收。“处处荆棘,步步难关,工作举步维艰。一千户有一万个诉求,一个人有几百个想法和愿景。”新民北路东片区征收安置组组长姚治兴曾这样描述征收现状。

    白祖义是新民北路片区的被征收年龄最大的人,几十平方米的小院,房屋简陋低矮,他和家人一住就是20多年。按照政策,老白家可以免费分一套楼房。老白的想法是:祖辈的家业、历代相传,难以割舍。回族群众多以清真寺为中心,已坊为节点,团而聚之,坊而结之,突然要征地拆迁,四散而去,心理上难以接受。

    “难,就止步吗?难,就停止征收工作吗?”参与征收的干部潘纪任就是个不服输的人。他说:“不难,还要我们棚改工作人员干啥?工作是人做的,只要信心足,办法总比困难多。

    “老白大哥,政策谁都无权变更,这样行不行?我给您在附近找个房子,您的家我替您搬,保证房里一模一样,您看怎么样?

    “棚改中心的干部没黑没明工作,牺牲假日,身体透支,病痛强忍,而有时却遭到拆迁群众的百般刁难,无端指责,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作为一名退休工人,老白被感动了。

    “啥都别说了,我第一个签协议。有这么好的干部,我相信政府不会亏待我。”白祖义回忆起去年第一个签协议的情形,曾感慨地说。

    “一想到住上新楼房,出门就是干干净净的街道,亮堂堂的窗户,冬天还有热乎乎的暖气,我就高兴。”白祖义笑着说:“政府都替我们办了这么大的好事,我哪能不知足?一个小院换了一套楼房,我现在就盼着早点搬进去。

    “新民北路东片区居民不是没有钉子户。他们不是不配合政府的工作,而是确确实实有自己的难处。”东片区的拆迁干部晁明亮说。

    在新民北路棚户区采访,随同的拆迁干部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这里的人值得同情”。

    令人欣喜的是,去年年底新民北路东片区签订了房屋征收协议1017户28.92万平方米,西片区签订了房屋征收协议513户10万平方米。拆除33万多平方米,均未出现群众上访,也无安全事故发生。

    离开新民北路棚改中心,记者回访了解放路过店街某一安置小区的居民马金凤。如今,她在在小区做了保洁员。马金凤是过店街棚户区的老住户,属于就地回迁安置对象。“要不是政府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我们这些人不知道啥时候才能住上楼房哩。我原来住的7间平房也就100平方米,没想到这一拆不但分了一套89平方米的楼房,还补了8万多元的差价。现在我每天负责打扫小区卫生,一月还有1000多元的收入,坐着电梯上下班,你说美不美。”马金凤乐呵呵地说。

    能从旧房搬新家,人人心里乐开花,也圆了社区居民们多少年的心愿。今年47岁的者娟,10多年前一直蜗居在土坯房里,碰上下大雨,她还常常半夜三更爬起来接漏,家里所有的脚盆、脸盆、桶子全用上了,甭想睡个安稳觉。无数风雨辛酸泪,今日换笑颜。者娟说:“与以前比,简直天上地下,以前门前是一个窄巷巷,买上一车煤,只能拉到大街上,一点点往家倒腾。现在能住上公租房,我已经很满足了!

    事实证明,棚户区改造得到了群众的真心拥护,解放路过店街东四巷群众用这样的顺口溜表达心中的喜悦:“城市社区喜洋洋,扒了窝棚盖楼房,住上新房心里亮,乔迁新居感谢党”。

    “今年计划改造的新民北路西片区、大岔河桥二期等12片区,应征收房屋3297户77.7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55亿元。”崆峒区征收办公室主任彭辉告诉记者,目前,已完成土地报批、可研编制等前期工作,征收房屋250户3.1万平方米。

    棚户区改造与征地拆迁工作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政策性强、程序复杂、社会关注度高。棚户区改造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工作过程中,中心城区立足实际,顺势推进,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研究出台了公平合理的办法,逐步解决了‘拆不动、拆不快、拆不好’三大问题。”这样的结果,就是顺利实现了群众由抵触到接受、由接受到支持、由支持到主动请求拆迁的变化。

    这是一组令人欣喜的数据:自2009年至2015年年底,平凉中心城区规划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21项,改造户数5054户,共建成廉租房、公租房、限价商品房6596套32.5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22个片区85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楼2897套30.6万平方米。

    如今,在平凉中心城区,依法拆迁、阳光拆迁、和谐拆迁的例子比比皆是,凝聚了广大干部的精气神,拆出了民生“加速度”。据了解,截至目前,2009年至2013年改造的11个片区已完成征收和安置任务。2014年至2015年改造的10个片区,已经征收房屋2369户63万平方米,建成11幢732套11.2万平方米村民安置楼主体,9幢1234套18.2万平方米居民安置楼及公共租赁房正在进行主体工程施工。

( 编辑:陈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