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我市总人口为401.55万人
7月11日是第26个“世界人口日”,此间,兰州市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宣传活动。自上世纪70年代全面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我市的人口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少出生人口100多万人,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根据兰州市人口和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数据库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5月31日,全市总人口401.55万人,常住人口391.6万人,户籍人口343.54万人,流入人口58万人,流出人口9.95万人。今年1月1日至5月31日全市总出生9537人,人口出生率2.23‰,自增率1.04‰,出生人口性别比108.05。
实行“单独两孩”政策以来,我市积极开展摸底调查工作,全市符合单独两孩政策的育龄夫妇共计30915对,实名登记符合政策的单独两孩生育对象为13385对。从这一年多审批的情况看,“单独两孩”政策对我市出生人口增长的影响并不大,“激增”现象不会出现。
围绕“单独二孩”做好五项工作
我省“单独两孩”政策正式启动实施,我市迅速启动全面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一是对《甘肃省单独两孩政策实施细则》进行了深入解读,以确保政策在实施中合法、规范、有序、便民。二是加大政策宣传。三是组织8个县区、兰州新区人口局(卫生局)分管领导、负责再生育审批业务骨干举办了“单独两孩”政策培训班,对再生育审批管理进行了规范。四是全面落实方便群众办证“八项措施”,严格执行首接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确保“单独两孩”政策稳妥、扎实、有序实施。五是扎实开展“单独两孩”家庭情况调研。
有政策也想生原因各有不同
“单独二孩”政策实行一年有余,这一政策确实让很多想再要一个孩子的“单独”家庭看到了希望,而对于有些人来说却没有太大意义。
“世界人口日”前夕,记者随机走访了20多个年龄在30至39岁之间的“单独”家庭。自1979年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第一批独生子女成长至今刚好是三十五六岁,因此他们属于“单独”家庭的中坚力量。在受访的夫妇中有60%都有意愿生育二孩,只是原因各有不同,70%的夫妇是“希望孩子以后有兄弟姐妹相伴”;而有的则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迫切地想生个男孩;还有的夫妇是因为“想减轻子女养老负担”;看着别人都有两个孩子,心生羡慕,也成为要二宝的动力。
在不想生育二孩的40%“单独”家庭中,少数人抛出了“工作繁忙”的理由,而“经济条件不允许”则高达90%。
健全制度遏制“两非”行为
我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B超检查和人工终止妊娠登记、执业资格认证、B超使用准入、超声诊断仪和染色体检测等设备备案管理制度;健全完善终止妊娠药品和促排卵药品处方档案以及个案登记、新生婴儿出生、死亡登记和报告制度以及有奖举报、案件查处等制度,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全市各县区不定期对辖区内的医疗保健机构、计生服务机构、私人诊所、零售药店等进行全面的清理整顿,特别是对城乡接合部及外来人口相对集中区域加大了查处力度。通过核查出生漏报、做好孕前管理、实行出生实名登记等措施,加大了对育妇的孕情监测和孕期跟踪管理、人工终止妊娠手术及计划生育药械市场监管力度,有效遏制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和“两非”行为的蔓延势头。
■存在困难
机构改革对人口计生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受卫生计生机构合并和“单独两孩”政策的实行,有个别干部群众错误判断人口形势,误解生育政策,部分计生干部也产生了一些片面认识和负面情绪,基层人口计生队伍出现不稳定,工作衔接不畅,计生工作出现了松劲断档等现象。
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仍然艰巨。群众的生育意愿与计划生育政策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部分计生对象主动接受环孕检、补救措施和缴纳社会抚养费的意识淡薄,控制政策外生育的难度较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难度加大。
基层基础薄弱的问题依然存在。在城区,随着大型封闭住宅小区的逐步增多,基层专干采集信息、入户访视的难度不断加大,城市人口居住地变化速度较快,准确掌握人员信息的难度较大。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仍然存在,清理清查出生漏报特别是二女出生漏报和打击“两非”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西固举办世界人口日宣传活动
7月10日上午,西固区卫计局联合相关单位举办了“7·11”世界人口日集中宣传活动。活动现场设立义诊台以及生殖健康、优生优育、避孕节育、政策法律、艾滋病防治等咨询台,向群众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单独二孩政策、奖励扶助、特别扶助,避孕节育、优生优育、晚婚晚育,预防艾滋病等法律法规以及生殖保健科学知识,并积极倡导“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此次活动共设置宣传展板25块、黑板报8块,发放计生宣传品、宣传材料7000余份,免费发放避孕药具10箱。
□记者董永前特约记者郭炯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