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建功 决胜脱贫
在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中,妇女既是重点工作对象,也是直接受益者,更是重要的参与主体。在脱贫攻坚一线,广大妇女同胞巾帼不让须眉,撑起了脱贫攻坚战的“半边天”。10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办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5位脱贫攻坚战中的巾帼典型讲述她们带领父老乡亲致富的故事。
“我在这里生活44年了,眼看着大山里的苗族寨子一点一滴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村里的路通了、宽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变化巨大。”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原党支部书记、十八洞村妇联主席石顺莲说,十八洞村原本很偏远、很贫穷,村里全是窄窄的小路,运东西都是肩挑背扛。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16字方针,村子发展驶入快车道。2014年,石顺莲从村支书任上退休后成立了苗绣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村里的留守妇女“绣”出了一条致富路。如今,社里的绣娘们一个月可以挣2000至3000元钱,实现了在家门口就有钱赚。“一位绣娘告诉我,现在自己口袋里有钱了,买东西再也不用问老公要钱了。这句话我永远记在心里。”石顺莲说。
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岳桂玲是一位女性创业者。2010年,她创办了鑫鑫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当地“大豆之乡”的资源优势,开展了“豆地租”品牌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的扶贫项目,建立“合作社+贫困户+基地”发展模式,打造绿色大豆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2018年以来,她创办的合作社带动当地9个乡镇19个村的贫困户289人脱贫致富。为了带动妇女姐妹们致富,她帮助大家出思路、找门路,把自己学到的农村电子商务知识讲解给她们听,几年来先后培训、扶持致富带头人385名,帮助贫困妇女52人。“希望我们这些女性能学习更多的知识,用知识去武装自己、武装头脑,找到更多的脱贫致富门路!”岳桂玲说。
“脱贫致富不仅要靠政府的帮助,也要靠我们自立自强。”来自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召公镇吴家村的村民王喜玲原本是贫困户,2011年,王喜玲被确诊为癌症,为治病花光了家中的积蓄,还欠债11万元。2013年,王喜玲的丈夫又因车祸不幸身亡。在接连的不幸面前,王喜玲没有退缩消沉,在党委政府和妇联组织的帮助下,她通过栽种苗木、成立合作社,仅用3年时间累计收入158万元,并于2016年主动退出贫困户。吴家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通过贫困户资金入股、土地入股、基地务工等形式精准扶贫。在她的带动下,404户贫困户入股分红,18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在脱贫致富的路上,我不断跌倒又爬起。我想告诉大家,我们脱贫不仅要靠党的政策,要靠帮扶,还要靠自立自强,克服困难,才能改变现状。”王喜玲说。
“以前我曾经以为自己一个人能过得好就不错了,没想到有一天还能带动更多人一起致富。”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三海镇苏屋塘村的村民甘有琴是一位80后“带货主播”,网名叫“巧妇9妹”的她在网络拥有众多粉丝,主要通过视频自媒体分享农村原生态生活及美食,并利用网络平台帮助销售家乡的水果。如今,她搭建的“巧妇9妹”同城购电商平台,全年推销农产品产值突破2300万元。同时,她也通过网络尽力地帮助周边有销售需求的村民,特别是帮助贫困村贫困农户销售沃柑、荔枝等农副产品,曾经用一晚上的时间帮助灵山县安金村把15万斤滞销芒果销出去。“女人也可以顶半边天。希望有更多的妇女姐妹转变思维,拥抱互联网,多学习,多沟通,学会独立。我愿意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更多有需要的人。”甘有琴说。
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白霓镇大市村党支部书记程桔是一位90后村官,也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14年,她辞去设计师的工作,返乡带领村民发展产业。近年来,她带领村民建设光伏发电站、150亩产业综合基地、30亩石匠工坊,引进年产值150万元的龙虾养殖基地、200亩中药材基地,带动村民就业增收。为发展乡村旅游,她带领大家疏通水道,升级村里的公路,拓宽加固河堤,打造文创园,修建健身步道、休闲步道等,将村里的绿水青山变成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在大家的努力下,2016年,大市村这个重点贫困村成为咸宁市第一批出列的贫困村。如今,大市村的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7.04%到现在的“清零”,贫困户的年人均纯收入也由2014年的2150元提高到14565元。“在农村时间越长,越觉得农村是一个无限宽广的舞台。”程桔说,“我以前是做设计师的,在网上设计图纸,而我现在是在我们大市村的版图上、在家乡的土地上做设计,为村民规划更加美好的生活。我在这里找到了人生价值,找到了人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