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工匠】乙烯装置专家孙青先:人生在勤 勤则不匮(图)

20.04.2018  17:33

乙烯装置专家孙青先

  查看管线、检查设备、指导学生,有时间再写写论文。对于50多岁的孙青先来说,他的人生和别人一样,并无不同。可提起兰州石化乙烯的发展历程,他的贡献却又无处不在。

  乙烯,对于普通人来说,陌生而遥远,可它与我们的生活却息息相关。橡胶、塑料、酒精、天然气等都离不开它。如果说乙烯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那么乙烯装置就是化工生产的“龙头”。

时刻关注各项指标是石化工人最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

  1986年,刚刚从兰州化学工业公司技工学校毕业的孙青先就被分配到石油化工厂工作,从此“乙烯生产”成了他一辈子的事业。

  “我当时被分配到技术水平世界领先的毫秒炉装置,面对现场纵横交错的管线、阀门设备,我没有畏惧,暗下决心一定要做最好的工人。”孙青先说,当时就是抱着这种要做就要做最好的心态,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每天记载疑难问题向专业技术人员询问,记录学习笔记。在极短的时间里掌握化工生产的基本操作技能。

  都说,工匠不常得,千锤百炼、千辛万苦,都不过是一位伟大工匠诞生前的序曲。从一名新手成长为能独挡一面的技术骨干。孙青先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实践。为了掌握裂解炉操作技术,他甚至可以每天在炉旁一呆就是几个小时。

  在乙烯生产中“双烯”收率直接影响装置的产量和效益,而裂解炉是影响“双烯”收率最直接的因素,裂解炉出口的温度控制更是关键中的关键。

  每台裂解炉有十六台燃烧器72根炉管,在实际生产中,进料不均、火焰扑炉管等现象,都影响裂解温度的控制。要想使每根炉管的出口温度保持一致非常困难。有没有办法可以改变这一现象,让炉膛横向温度一致,这样“双烯”收率不就可以提高了吗?

  就这样,顶着70℃炉壁高温,孙青先用测温枪对每根炉管进行测温,对照裂解气数据进行分析,从控制室到现场来回奔波,一次不行,二次、三次……十次、二十次直至炉膛横向温度一致。在反复操作推敲过程中,孙青先总结摸索出了裂解炉出口温度优化“三步控制法”。而这一方法在实施后,裂解炉“双烯”收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年增产乙烯1200吨,增收达540万元。

孙青先向记者介绍“三步控制法

  长期的经验积累和高危的工作环境都让他能够在发生安全隐患时及时安全地处理。孙青先说,自己一直记得几年前的那天中午。

  “8月份的午后,我吃完饭后返厂的途中发现柏油马路上起了一层雾气就像仙境一样。开始我以为是自己眼花了,可仔细一看并不是。”凭借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孙青先立马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关阀门、呼叫消防官兵、排查管道。

  最终一次因金属软管疲劳造成的拔头油泄露事件被安全处置。孙青先说:“我们的工作属于高危行业,每天都要和易燃易爆有毒的气体打交道,就必须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一点点马虎都不可以。

  工匠有门槛,功力到、工夫到,才成器。如今的孙青先总会告诉自己的徒弟,作为一名工人,就得一头扎根到一线踏踏实实工作。认准目标钻研学习,学会尝试和思考,从而摸索出克服困难的方法,这样才能从容自如地解决许多生产难题,让一切不可能变为可能。

  多年以来,孙青先先后参与和组织技术攻关,解决了20项生产难题和安全隐患。15项QC成果获得表彰,16项技术技能成果在行业内进行推广应用,累计实现创效八千多万元。而“乙烯”这两个字早已融入了他的血脉。

  本网记者:吕庚青 任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