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民智、强民技、惠民生,市工信委全方位帮扶---榆中庙咀村悄然嬗变走上致富路

02.12.2015  11:40

  庙咀村地处榆中县东南部,距龙泉乡政府约5公里。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153户533人,其中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76户305人,耕地面积3065亩,人均占有耕地5.7亩。80%的农户都是住的土坯房,加之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产业无规模、无特色,公共服务配套不到位,多年来,始终没有走出“年年扶贫年年贫,山河依旧贫困依然”的尴尬。2011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元,与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739元相比,整整差了1339元。“初步统计,今年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6700元以上,比2014年4350元增长2350元。”11月27日,龙泉乡庙咀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白冰心对记者说,通过双联帮扶和精准扶贫,庙咀村如今真正实现了贫困户、受灾户“一步跨千年”,过上了现代文明的新生活。

  庙咀村作为兰州市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村之一,自双联行动开展以来,龙泉乡党委、政府在市工信委、榆中县检察院、市绿博园,榆中县广电局等各级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全村群众创新思路,完善机制,转变扶贫开发投入体制,整合资源,集中投入,整村推进,从解决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和“瓶颈”问题入手,紧紧围绕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两个重点,狠抓扶贫开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改善民生的显著成就。仅2015年,投入庙咀村各类扶贫资金达934.7万元,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生态环境、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通过项目带动和覆盖,使全村基础设施、产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变化悄然发生

  “看,门前这条路如今修的多漂亮啊,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现在村子变美了,村民们致富的劲头也足了。”11月27日,榆中县龙泉乡庙咀村村民赵文华看着眼前的新貌告诉记者。

  记者站在山梁向南望去,庙咀村宽阔平坦的通村公路、修葺一新的村委会办公阵地、膘肥体壮的羊群、丰收了的玉米和马铃薯……自双联行动以来,庙咀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着力发展以双垄沟玉米和马铃薯种植为主的农业产业、舍饲养羊为主的养殖业、技能输出为主的劳务业,村民们都说:“短短三年,庙咀村变了样啊!

  贫困是庙咀村一张令人感到窘迫的标签。在这里,为了应对大面积的严重缺水,村民都会在自家院里修建水窖,以积蓄天雨。平时用过的洗脸水要再用来洗脚,最后用来喂牲畜。山区的贫困,全村群众期盼脱贫的殷殷目光,牵动着各级党委政府的心,牵动着广大干部群众的情。随着扶贫攻坚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庙咀村被列为2015年榆中县49个重点扶贫攻坚整村脱贫村之一,进行精准扶贫、整村推进。

  在贫困面前,龙泉乡党委、政府和各级帮扶单位更加意识到自己肩上所背负的是怎样的责任与使命!深刻剖析庙咀村的致贫原因,认真梳理全村的村情,经过反复比较,最终规划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等5大类19个子项目,这些项目,最终的指向都是为了增加贫困农民的收入,在技术操作层面上,以改善基础设施为重点,以产业化扶贫为载体,破解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难点。

  如何走出一条贫困地区新时期的扶贫工作的新路子?龙泉乡党委、政府在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要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产业发展。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通过产业发展实现群众增收,通过社会事业的发展,改变庙咀村的面貌。

  庙咀村作为整村脱贫致富的贫困村,全村49户贫困户和帮扶领导、双联单位的帮扶干部结成联系“对子”,实现了“双联”全覆盖。“去年以前,这个村子交通状况落后,无文化活动广场,村委会办公条件差。全村大部分房屋为砖木结构,砖混结构的房屋仅占全村总户数的40%。”县级包抓领导、榆中县检察院检察长曹玉梁对记者说,今年以来,在市工信委等市县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庙咀村通过实施路灯亮化、植树绿化、整洁美化工程,建设美丽乡村,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一个个项目的顺利实施,使这个昔日的山区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靠种植业强化基础,靠养殖业脱贫致富,靠技能培训提升素质”是庙咀村的致富思路。庙咀村联扶单位——市工信委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张国昇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联扶干部已多次进村入户、走访调研,在调查民意的基础上,确定了庙咀村2015年共19项934.7万元的实施扶贫项目。”据了解,自2015年5月份,市工信委接受新增庙咀村“双联”联系村任务以来,紧紧围绕联系村和困难群众的实际需要,多次深入走访,开展了以增民智、强民技、惠民生为主要内容的全方位帮联措施。冯月旺主任第二次到双联村走访中,在得知庙咀村办公条件差,仅有的旧办公桌椅无法适应办公需要后,市工信委党委高度重视,在自身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多方联系社会力量,积极协调社会力量,为该村委会捐赠购置了办公用品,极大程度地改善了村委会办公条件。庙咀村村支书感谢市工信委心系双联点,真心实意为村里办实事、解难题,为村委会更好地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村子里生活了大半辈子了,见证了村子的风风雨雨,如今村子基础设施的变化我们村民可都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的。三年以来,帮扶单位积极筹措资金14.4万元,先后建成了1120平米的村文化广场和110平米的村办公阵地,积极协调项目资金577万元对全村4条12.2公里的通村道路进行砖化,另外对4条12.5公里的巷道进行沙化,还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10户。”细数着这几年的变化,庙咀村党支部书记任忠勤自豪地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庙咀村在市工信委、市绿博园、榆中县检察院、榆中县广播电视台、省网络公司榆中分公司等各级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筹措资金14.4万元,建成了1120平米的村文化广场和110平米的村办公阵地;积极协调项目资金577万元,对全村4条12.2公里的通村道路进行砖化,另外对4条12.5公里的通社道路进行沙化,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同时,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10户,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网建设全部通到了家家户户。在县级包抓领导曹玉梁的积极协调下,争取项目资金69.6万元建成蓄水塘坝一座,不仅起到了拦洪蓄水的作用,更是彻底解决了该村庙咀社通阳屲12户群众长期以来出行难的问题。

  产业集聚富民

  多年来,庙咀村因常年缺水没有形成特色产业、规模种植;农民收入大部分依靠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外出务工者以打小工和从事服务业为主,技术行业偏少,创业更少,收入普遍低下。由于受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限制,种植、养殖业发展受到极大局限,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群众生活困难。自今年5月市工信委被调整为该村市级联扶单位以来,该单位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新增联系村的双联帮扶工作,半年多来,市工信委以联村为主,侧重和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积极协助乡党委政府和原双联帮扶单位,突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扶持发展特色产业等工作,共同做好庙咀村双联和精准扶贫工作,帮助群众切实增加了收入。

  “庙咀村在各级帮扶单位的支持和龙泉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理清发展思路,改变传统的种养殖模式,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提高了农民的收入。”龙泉乡党委书记宋毓介绍说,今年以来,通过科学引导,该村双垄沟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马铃薯600亩。全村新增羊只245只,全村养殖量达到1000余只,初步形成了种植与养殖互补的支柱产业发展格局。同时,该村成立的村级互助资金协会,通过“支部+协会”的运行模式,切实解决了困难群众缺乏发展资金的问题,提高了自身“造血”功能。

  据悉,今年以来,庙咀村通过联扶单位扶持产业,引导农户发展增收产业,优势种植业发展良好:种植1500亩双垄沟地膜玉米;试点种植黄芪30亩,党参50亩。在新型养殖业方面,通过争取扶贫资金39.5万元,推广舍饲养羊项目,争取扶贫项目,为79户贫困户引进母羊395只,户均5只。另外发展了两户散养鸡养殖大户,养殖数量200只以上。

  既给项目,又教老百姓技术,扶贫扶智相结合,这是庙咀村整村推进项目的又一个特点。针对群众“等、靠、要”的守旧思想,市工信委多次组织党员群众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按照省委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要求,向群众宣传“六个精准”、“1+17”扶贫方案等一系列扶贫优惠政策,教育群众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引导党员干部带头示范,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充分发挥村民主动性,学习知识,改变旧习,同谋发展,共创新生活。县广播电视台干部长期驻村蹲点,邀请种养殖专家,围绕玉米、中药材、马铃薯、养殖业、劳务技能和政策法规进行技术培训。扶贫攻坚工作实施近四年来,累计举办培训16期,受训人数达400多人次,群众思想观念和劳务技能逐步提高。据统计,2015年,全村实现劳务输出180人,创收500万多元,户均32000多元,劳动力转移培训,正在成为庙咀村经济发展的又一“助推器”,其带来的经济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半壁江山”。

  展望未来,庙咀村将继续围绕马铃薯、双垄沟玉米种植、舍饲养殖、劳务输转等方面具有的明显的后发优势,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市县扶贫开发等重大机遇,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措,为实现“村容整洁、生活富裕”美丽村庄的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