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直面民生 利益紧贴群众
编者按
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是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必须努力的方向,让广大群众满意是教育实践活动必须达到的目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最重要的就是解决问题,就是要紧紧抓住“四风”不放,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解决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自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在省委第一督导组的有力督导下,兰州市坚持即知即改、立行立改,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特别是针对兰州市存在的“4·11”局部自来水苯超标、大气污染防治等群众关切的六个方面突出问题,兰州市有关牵头部门于7月1日向广大市民作出公开承诺,限期整改。现将整改进展情况通过本报向广大市民予以公示。下一步,本报还将通过消息、通讯等多种宣传方式,将各县区、各部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限期整改的相关情况进行报道。
关于解决好人民群众饮水安全承诺的落实情况
市卫生局——
认真履行卫生监管职能,确保全市生活饮用水安全
市卫生局切实加大对全市集中式供水单位、二次供水单位的卫生监督执法力度,督促各供水单位加强自身卫生管理,严格落实从业人员每年一次的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上岗工作制度,认真做好涉水产品的索证工作,在法定职责范围内确保全市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一是严格落实供水单位卫生许可制度。在卫生许可证换发及复核工作中,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和标准实施现场审查,对65家未取得卫生许可证擅自提供饮用水的二次供水单位限期整改。二是加快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组织人员赴重庆市就生活饮用水在线监测系统进行了实地考察,并结合兰州实际,拟定了《兰州市生活饮用水在线监测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兰州市生活饮用水在线监测及预警系统建设方案(2014—2016年)》,组织市发改、财政、城建、环保、房管、科技部门和兰威水务集团的相关专家进行了可行性专项论证,待市政府批准后开始建设。三是对集中式供水单位进行了两次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卫生管理制度是否落实到位,从业人员是否持有有效《健康证》上岗,涉水产品是否索有合格的卫生许可批准文件,水质自检资料是否齐全等内容,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跟踪督促整改不合格环节,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予以处罚。四是加强了二次供水卫生监督管理。开展了二次供水单位摸底调查,重点对145家二次供水单位进行了监督检查。目前全市有867户二次供水单位已办理卫生许可证,有1036户对蓄水池、水箱进行了清洗消毒;免费对39户无管理主体、设施老化陈旧的“三无”二次供水水箱(蓄水池)进行清洗消毒。五是加强了水质监测。从今年7月份开始,将苯和石油类指标纳入月检测项目。对18个二次供水监测点采样检测两次,并运用快速监测设备对二次供水的浑浊度、色度、PH、臭和味、余氯五项指标进行不定期监测。加强了实验室监测能力建设,争取专项资金768万元购买监测设备3台,使监测能力达到92项。每半年对出厂水和部分管网末梢水实验室检测一次,并定期向公众公示检测结果,对水质不合格单位立案查处。
经市疾控中心监测,我市生活饮用水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安全标准。
市环保局——
强化措施确保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
市环保局迅速制定落实措施,大力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的监查监管,不断强化水质监测工作,以实际行动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一是健全预防制度。为强化饮用水水源安全,确保全市人民喝到放心水,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进一步细化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制定了一套涵盖水源保护、供水安全保障的规定和措施。二是落实环评制度。对兰州石化公司实行工作周调度制度,敦促兰州石化公司完成了自流沟周边污染状况调查和评估工作,并协调加快各项审批手续的办理。《兰州石化公司关于兰州市自来水管线周边地下水和土壤污染修复方案调整报告》已进入最后修改完善阶段,修复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上报相关部门,力争尽快完成自流沟周边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土壤修复工作。三是加大监管力度。认真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监管工作,西固区环保局对岸门桥水源地每日开展巡查。市、区环境监察局对全市其它水源地,每周开展不少于一次的巡查。市环境监测站每月对岸门桥水源地按照62项监测指标要求进行人工采样监测分析。四是完善保护措施。研究制定了水源保护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并上报环保部争取资金,争取尽早完成西固岸门桥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无排污口、无工业企业1500米防护围栏全封闭工作。
2014年1至8月份,每月62项监督性监测数据和5月109项全分析数据显示,岸门桥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并通过国家环保部每年水源地环境基础状况评估考核。
市国资委——
第二水源地建设工程稳步推进
市国资委按照把第二水源地建设工程作为全市一号工程、精品工程、放心工程、百年工程的要求,高度重视、精心谋划、科学布局,认真组织实施。第二水源地工程引取刘家峡水库优质水源,向兰州市主城区、兰州新区和兰州东城区提供清洁水源。取水口位置选择刘家峡水库库区大坝右岸上游约3.5公里处,引水线路全程采用直线有压隧洞方式输水,隧洞长度约32公里。输水至位于兰州市西固区芦家坪和七里河区彭家坪两座新建现代化自来水厂。取水和输水规模:近期(满足2030年供水需求)5.5亿立方米/年;远期(满足2040年供水需求)8.3亿立方米/年。两座水厂合计规模为150万立方米/日。工程主要建筑物包括取水口、输水隧洞、自来水厂(芦家坪、彭家坪)、分水管道、减压站等组成,项目总投资额约53.34亿元。工程计划今年10月31日前开工建设,2016年底建成。
为确保工程有人管、有人抓、有人负责,市政府成立了兰州市第二水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建了兰州市水源地工程建设办公室,采取项目指挥部模式组织实施。召开了三次兰州市水源地工程建设项目指挥部会议和多次水源办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项目实施遇到的问题。目前,《兰州市水源地建设项目建议书》已经省发改立项批复,完成了《兰州市水源地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招标工作,初步完成了西固区芦家坪和七里河区彭家坪两座水厂选址工作。目前正在进行《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取水口防洪评价报告》、《地质灾害评价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涉及到国土、环保、水利、地震等相关部门可研报告批复阶段所需的19个前置性文件的报告编制工作,对需要进行招标的严格按照《兰州市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相关规定,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
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
认真组织实施,全力确保自来水安全
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采取有效措施,集中解决3#、4#输水管环境污染的隐患,全力做好供水服务,确保全市供水安全。一是集中力量维修改造。积极进行3#、4#自流沟敷设DN1600管道工程,于7月6日提前一周完成施工任务并全线通水,经水质检测各项指标全部达标。二是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加大供水设施周边的巡查力度,对自流沟的巡检已经由每周一次改为每日一次,并长期坚持。三是加大水质监测力度。将苯、石油类指标纳入月度常规检测项目,检测频次由国家标准一年两次增加到一月一次,并通过公司网站和兰州日报、兰州晨报等媒体每月发布水质信息。四是提高工作透明度。于5月31日开通了公司门户网站,及时发布供水和水质信息,做好与用户信息的沟通答复工作。五是提高服务水平。严格执行公司供水社会服务承诺的要求,抢修工作24小时连续不间断进行。公司“96766”客户服务热线做到24小时回答用户的投诉和咨询工作。
关于建立大气污染防治长效机制承诺的落实情况
市环保局——
建立和完善大气污染防治长效机制
市环保局以建立完善大气污染防治长效机制为突破口,采取多项措施,大力提升空气质量。一是狠抓制度建设。制定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2013—2017年度)》(中远期)、《2014年度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方案》(近期),方案明确了年度目标、责任单位、完成时限,确定了环境立法、工业减排、燃煤减量、机动车尾气达标、扬尘管控、林业生态、清新空气和环境监管能力提升等八大治污工程和76项具体工作举措,确保治污工作科学有序推进。制定了《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示范区管理规定》和《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管办法》,为依法治污提供了可靠保障。二是狠抓深度治理。开展工业污染源深度治理,100户企业出城入园项目正式启动,投入8.24亿元资金对194户企业的232项工业项目进行深度治理,目前已完成197项,其余项目计划在10月底前全部完成。三是狠抓抑尘降尘。全力开展扬尘等低空面源污染防治,在施工工地强制推行6个100%抑尘法,对全市281个重点扬尘工地实行执法队员、环保员、网格员、施工管理员“四员现场管理”模式。市、区主次道路实行“五位一体”作业方式,采取上喷、下洒相结合的方法,每天降尘170吨以上,二次扬尘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四是狠抓“两气”遏制。严格落实“黄标车”禁行和重大节日单双号限行措施,遏制车辆尾气污染。投入5010万元资金,组织对121家加油站、76辆油罐车和全市储油库开展了油气回收治理,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800吨。五是狠抓油烟治理。全面开展综合治理,燃气锅炉余热回收利用、重点餐饮业清洁能源改造和油烟治理、经营性茶浴炉取缔改造以及高坪地区燃煤立式小供热锅炉治理改造、未供暖楼院集中供暖设施改造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10月底前将全部完成治理任务。
通过多措并举,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截止到8月底,按API老标评价优良天数211天,同比增加12天,优良率达到86.8%;按AQI新标评价达标天数169天,同比增加42天,达标率69.6%。
关于黄河风情线环境综合整治承诺的落实情况
市城管执法局——
黄河风情线环境整治成效显著
兰州市城管执法局以水车博览园至中山桥区域作为实验段,先后投入1600万元,高标准实施黄河风情线提升改造工程,为市民群众提供了干净、优美、舒适的休闲游览场所。一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委托国内一流设计单位对风情线实验段进行规划设计,充分利用了黄河穿城而过区位优势,进一步突出了黄河文化特色。建成了3.6公里1.08万平方米的健身步道。用鹅卵石铺设亲水平台、体育公园、中山桥下河道自然缓坡7800平方米。对亲水平台至近水广场新修健身步道两侧土地进行平整、绿化。拆除了月亮岛铁质简易桥、简易护栏、废弃铁架等障碍物,对河道区域设置石质坡面加固装饰,对月亮岛绿化、美化,设置景观石和城市小品,架设了两座游览石拱桥。在月亮岛东侧空闲河滩地平整铺设出了2000平方米空竹健身场地。二是全线路布局,全方位整治。拆除河道两边简易厕所、违章建筑2425平米,清理近水广场淤泥8000立方米,加强夜班值守和日常巡查。对城关黄河大桥、金雁黄河大桥、七里河黄河大桥、银滩大桥每日不间断洒水压尘。制定河道茶摊规范管理办法及提升改造方案,整治沿线冷饮小木屋。对黄河母亲雕塑下河道及周边情侣岛进行了亮化,拆除城关大桥西侧废弃桥墩2座,在亲水平台安装座椅14个,改造了老年门球场,增设20座降解环保公厕。三是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严格落实清扫保洁精细化作业标准,每日安排保洁人员清理垃圾,平整地面,拔除枯草,洒水降尘,清擦设施,确保了黄河风情线干净整洁。招募40名文明引导志愿者,对黄河风情线区域内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和宣传教育。实施网格化管理,推行划片包干责任管理办法,组建风情线徒步巡查队伍,加强日常检查,有效提升黄河风情线的管理水平和效果。
关于整改市政工程超概算拖工期问题承诺的落实情况
市城乡建设局——
全力解决市政工程超概算、拖工期建设问题
市建设局会同市直有关部门、有关县区政府和市政工程项目参建各方,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全市相关路、桥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一是加大征地征收和管线改迁力度。会同建设单位与县区政府、各管线单位加大协调推动力度,每个拆迁难点和拆迁遗留问题都安排专人跟踪协调,对管线改迁提前规划研究,细化施工方案,加大征地征收和管线改迁力度。二是加强施工组织和管理。统筹安排交通组织、新闻宣传等工作,加大现场巡查整治力度,强化施工现场管理,严格管控施工质量安全,减轻施工对群众生活的影响。督促参建各方落实责任,加强与相关县区、部门单位的协调沟通,明确责任人,倒排工期,及时有效解决阻挡施工、次生灾害等问题,确保工程进度。三是加强建设资金归集和管理。继续加大融资力度,盘活现有资金,同时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改变设计、拖延工期等行为,加大对工程项目审计力度,强化对工程建设资金的管理。通过近期努力,各项市政工程建设项目有力推进。
目前,北环路中线完成总工程量80.8%,其中,中线隧道右线、安宁段主线右线已贯通;中线隧道左线剩余104米,安宁段主线左线完成工程量96.2%;西线主要路基工程完成87%,桥梁工程完成71%;东线主要路基工程完成95%,桥梁工程完成75%;在9月底前完成征地征收后,力争2014年12月底前全线基本贯通。南山路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1%,煤场高架桥基本建成;正在协调影响道路十标、煤场高架桥约3.8公里路段建设的天然气和电力铁塔改迁事宜,预计2014年9月底,除受天然气管线及电力铁塔影响路段外,可实现全线贯通。元通黄河大桥目前已完成97%的工程量,其中大桥主体已完成,配套的S409路桥工程已完成中部60%的工程量,B404号路、B411号路也同步进行道路二次拓宽施工;计划2014年10月底竣工通车。深安黄河大桥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5%,其中主桥钢结构已顶推到位,南北主线桥混凝土结构已完成,南北匝道桥已基本完成,大桥顺利贯通,计划2014年10月底竣工通车。雁东路正在进行初步设计审查工作,预计年底前开工,2015年建成。轨道交通疏解道路工程,已完工5条道路(火车站南路、河湾堡东街、S409#路、S129#路、B144#路),B694#路已开工建设,预计9月底完工;S682#、B327#、S673#、B675#路完成前期工作,部分已开始施工,待完成剩余征地征收任务后,10月底前完工;B650-1#、B335#路完成前期工作,待征地征收工作完成后,3个月内完成道路施工。
关于深化拓展“民情流水线”工程承诺的落实情况
市委组织部——
深化推广“民情流水线”工程,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市委组织把深化推广“民情流水线”工程作为推进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的有力抓手和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化措施,严格督查,有效促进了承诺事项的落实。一是部务会及时召开专题会议,根据承诺事项研究提出了7个方面24项具体落实措施,并将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到各县区和街道社区。组织召开了全市深化推广“民情流水线”工程推进会,组织街道社区干部现场观摩、交流先进工作经验,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目标要求和工作任务。二是注重创新发展和完善提高,将“民情流水线”工程核心内容概括为“123456”工作法(围绕一个中心、发挥两个作用、搭建三个平台、规范四道程序、培育五个载体、实现六个提升)。指导各县区在街道、社区办事大厅公示了“民情流水线”工程服务内容、运行程序,并对公共服务事项进行了进一步整合,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组织举办了4期全市深化推广“民情流水线”工程培训班,对全市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了全员培训,编发《兰州市“民情流水线”工程工作手册》2000多册。依托市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对全市5000多名县区直有关部门、街道社区干部及网格长进行了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四是积极发挥“三维数字社会管理系统”和“12345”民情通呼叫中心平台作用,市、县区实行24小时专人值守,为群众提供政策查询、便民服务、咨询投诉等全天候服务。对街道社区“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系统”基础数据进行了重新摸底核实,准确率达95%以上。五是研究制定了《兰州市社区党组织工作暂行办法》,对组织设置、主要职责、议事规则、队伍建设、管理服务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促进了社区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认真督促落实深化推广“民情流水线”工程县区党委和政府的主体责任,组织和民政部门牵头抓总责任,街道社区党组织直接责任,并把“民情流水线”工程推广情况作为县区、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述职述党建”的重要内容和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六是会同市直有关部门,采取明查暗访、专项检查、重点抽查等方式,对各县区深化推广“民情流水线”工程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确保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通过深化推广“民情流水线”工程,其内容更加完善、程序更加规范、手段更加先进,整体带动力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有效解决了一批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今年以来,全市“民情流水线”共受理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10万多件,有效解决9.6万多件,办结率达96%以上。
关于畅通信访渠道处理信访积案承诺的落实情况
市信访局——
畅通信访渠道,化解信访积案
市信访局健全完善信访工作制度,进一步落实信访工作责任,规范信访工作行为,推动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有效防止矛盾积累、信访上行。一是畅通信访渠道。为了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依法及时就地解决信访问题,市信访局建立和开通了集网上信访、电话信访、短信信访、微信信访、微博信访和视频接访7种信访渠道为一体的兰州市网上信访大厅。二是充实接访人员。抽调1名副局长和1名副处长负责网上信访大厅的日常工作,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5名工作人员,在市三维数字中心设立6个工作岗位,专门受理网上信访事项,群众足不出户便可通过电话和网络提出建议、反映诉求、查询结果,并对办理情况进行满意度评价。三是开展领导接访。建立市委、市政府领导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工作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月联合接访1次信访突出问题,每周星期一上午,安排一名市委常委或市政府副市长接待群众来访,并采取适当方式提前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实施信访督办。对市委、市政府领导接访议定事项,由市信访局会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跟踪督办,对推诿、敷衍、拖延领导接访事项办理或未在规定期限内办结的,按照有关规定提出改进工作、责任追究的建议。五是开展信访包案。建立领导干部包抓信访积案制度,对形成时间长、处理难度大、社会关注高的重点信访案件,按照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要求,由市、县两级领导包抓,责任到人,限期化解。
7月1日至今,兰州市网上信访大厅共受理信访案件220件,到期188件,办结186件,到期办结率为98.9%,已结案件群众满意度为99.7%。两个多月来,共有5位市级领导按计划接待群众来访5批,其中,个体访3人次,集体访代表2批,协调处理重大疑难信访问题5件,涉及群众1000余人。上半年,市委、市政府领导包抓信访积案47件,化解40件,化解率为85%;各县区、市直各部门负责人包抓信访积案229件,化解185件,化解率为81%。